殷墟發掘與殷墟之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1-09]
殷墟是第一個真正由中國人自己領導組織發掘的大型古文化發現,“殷墟發掘”被稱為中國近代考古學發端的標志。迄今已有75年發掘歷史的殷墟,是中國發掘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揭露面積最大、內涵認識最全面的遺址。
1928年開始,中國考古工作者在這里進行有計劃的發掘,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100多年來,這里出土了15萬余片甲骨,上萬件青銅器,54座宮殿遺址,發現有宮殿區、王陵區、平民區、鑄銅遺址、手工作坊以及大型祭祀場等。
自1899年首次發現甲骨文、1908年找到甲骨文出土地點為安陽小屯并確認為殷墟后,當時中國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于1928年10月至1937年6月,對安陽殷墟的小屯等處先后進行了15次發掘,共計出土甲骨24918片和大量的陶、骨、龜、貝、玉、青銅器等遺物,發現了商代的宮殿、宗廟遺址,發現并發掘了商代的王陵和上千個祭祀坑。
1950年至1970年,考古發掘的主要收獲有武官村大墓和殉人祭祀坑、苗圃北地的鑄銅作坊遺址等。
1971年至1990年,考古人員先后在后崗、小屯、侯家莊西北崗和武官村北地等重點保護區內進行發掘,基本弄清了殷墟遺址的范圍和布局。
近年來,考古人員在殷墟附近還發現了另一座完整的商城———洹北商城,再次引起海內外關注。從1998年開始,考古人員在殷墟宮殿區東北部的洹北花園莊村,發現了總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的大型遺址,專家認為這可能是盤庚遷殷之后最早的遺存;到2002年,在洹北商城南北中軸線偏南部位,發現了面積達1.6萬平方米的商代單體建筑基址,這是迄今所知中國商代規模最宏大的宮殿。
2003年4月至7月,在殷墟遺址的西部邊緣,首次比較完整地發掘出一處殷商時期的村落遺址,發現半地穴式建筑27套70間。
2003年5月份,中國最大規模的殷墟考古發掘行動啟動,發掘面積5萬平方米,目前正在河南安陽殷墟西區抓緊進行。
歷年的考古發掘成果證實,商代晚期燦爛的殷墟文明,創造了歷史上多項“中國第一”和“世界之最”。
中國歷史最早、長期穩定的都城———殷墟建立于距今約3300年前,歷經商代8代12王,共254年。
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較成體系的文字———在殷墟發現的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較成熟的文字,被尊為“漢字之祖”。
世界最早的圖書館———在殷墟內,考古人員發現有多處專門用來收藏甲骨文片的窖穴,并在窖穴旁發現了專門負責管理穴內甲骨文片的人的尸骨。經研究考證,這些窖穴是殷都王室的甲骨檔案庫,所藏甲骨是殷人有意識、有組織收藏的。專家認為,這些專門收藏甲骨文的中國“商代圖書館”可以說是世界最早的圖書館。
世界出土青銅器之冠———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發現的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方鼎重875公斤,通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寬78厘米,壁厚6厘米。(殷墟走筆之三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