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羊年到故宮看“羊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10-28



      這些天,平常相對比較冷清的故宮永壽宮迎接的游客特別多,大家都是奔著這里不久前開辦的一個“羊形特色文物展”來的。展覽所陳列的130余件羊形特色文物,全都是故宮博物院的館藏,有不少是首次與世人見面的珍貴文物。

      從故宮正門進入,走過三大殿,穿過乾清門廣場西側的內右門,經過養心殿,就到了永壽宮。這次的故宮羊形特色文物展定名為《吉羊·吉祥》,展位設在永壽宮的前殿和后殿。所展出的130余件羊形特色文物全部是故宮博物院的館藏,有不少是首次與世人見面的珍貴文物。以“羊”為專題的文物展覽,在故宮是第一次舉辦,而就全國范圍來說,能匯聚門類豐富、數量眾多的“羊”形文物舉辦專題展覽,恐怕也只有故宮有這個實力。

      1“羊文物”的大聚會

      在故宮展宣部展覽組馬季戈先生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永壽宮。院內的影壁上寫著:第五屆故宮羊形特色文物暨花卉展。馬季戈介紹說,故宮博物院也“收藏”了一些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名貴花木。為了配合這些花木在永壽宮的展出,他們特意安排了一些有特色的專題文物展,每年舉辦一屆,1999年舉辦了第一屆古代花卉展,2000年舉辦了古代花鳥魚蟲具及花卉展覽,2001年是古代工藝盆景展覽,2002年舉辦了古代屏聯展覽。今年這是第五屆了。這一屆的選題設計定為“吉羊·吉祥”,除了考慮今年正好是羊年外,更多是希望借助這個展覽為游客和國家祈福的意思。

      由于花期未到,記者沒能領略到滿院名花的盛景,心里有些遺憾。不過,進了永壽宮的殿內,先前的那點遺憾馬上一掃而空——迎面奪目的九個形狀各異的“羊”字令人眼前一亮。這九個“羊”字,包括了篆、隸、楷、草、魏碑等各種字體,而最中間的那個“羊”字,是唐代孫過庭的墨寶。

      伴隨著馬季戈的介紹講解,記者觀賞了前殿和后殿展出的百余件“羊文物”。這些文物形狀不同,質地不同,年代不同,用途不同。年代遠至東漢年間,近至清朝末年;其中有書法,有繪畫,有織繡,有玉器,有銅器,有琺瑯器,有木器,有石器,還有玻璃器;有的是硯滴,有的是筆架,有的是鐘表,有的是印章,有的是油燈,有的是提壺……有的作器皿用,有的作裝飾用,有的是隨葬品,有的是供具……除了中國傳統器物外,也有不少當年別國進貢的西洋鐘表。據介紹,它們本來各自“呆”在不同的地方,由故宮博物院的不同庫館收藏;這次因為一個原因首次“聚”在了一起:它們都跟“羊”有關。

      馬季戈介紹說,動物造型在中國古代的器物上是非常常見的。鹿、龜、蝙蝠、虎、馬,甚至人們想象中的瑞獸都被人們賦予了某種吉祥的含義,代表著人們祈求福壽安康的愿望。而“羊”字與吉祥的“祥”字直接相連,所以,與“羊”相關的造型和圖案備受中國人的寵愛。

      在展覽說明中,記者見到這樣的文字:“羊是一種哺乳動物,也是早期人類馴養的重要家畜,古時稱為六畜之一。由于它與人類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因而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國古代文字中,羊代表著美好的寓意,與吉祥之祥相通。漢字中還有許多具有美好寓意的字,如善、美、羔、羹等無不由羊字構成其主體。因‘羊’和‘陽’諧音,故常以三只羊來表現‘三陽開泰’這一傳統吉祥圖案?!?

      這次展覽的陳設按照玉器、石刻、陶瓷、銅器、玻璃料器、竹木牙雕、琺瑯等不同質地將文物劃分為小的類別,在各類中再按時代先后排序,從而使縱橫兩條線都得到體現。

    2 大部分展品為首次“亮相”

      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珍寶浩如煙海,像鐘表館、珍寶館等處都是到過故宮的人們非常熟悉的,但其實,目前在故宮各個專題展館內與世人見面的文物,不過是滄海一粟。近五年來,故宮博物院每年舉辦一次小規模的主題展覽,把一些看似“邊角”的文物拿出來展覽,使許多從未公開展出過的文物珍品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很受游客歡迎。

      這次“羊”形文物展中的絕大部分展品,也都是首次“亮相”。

      在玉石器中,以羊為題材的作品很多,這次共展出了40件,既有羊形器、羊形擺件,又有隨身佩戴的掛件,其工藝包括圓雕、浮雕、鏤雕等,其中代表作是漢代的“青玉臥羊硯滴”。硯滴為文房用具之一,其功用主要是為文人墨客書寫前研墨注水之用。這次展出的青玉臥羊硯滴是目前存世最古老的玉硯滴,屬國家一級文物。

      清代的文物“青玉帶皮童子牧羊”也堪稱羊形玉器中的精品。它巧妙地利用玉的皮子雕出牧童衣服,使牧童的造型更有層次感。另一件“白玉羊首提梁壺”將羊背做成壺蓋,羊頭做成壺嘴,而壺的提手則是掐絲琺瑯的,使這件玉器顯得非常有些與眾不同。

      因為羊有吉祥之意,因此古人喜歡將印鈕刻成羊形。這次展覽就匯聚了從漢代到清代不同時期的5枚白玉羊鈕印章。馬季戈特意指著那枚最小的玉印章告訴記者,別看它小,不太起眼,它可是故宮館藏一級文物,瞧,那小羊造型非常豐滿,是典型的“漢代羊”造型。

      在古代陶瓷器中,羊的形象也是重要的裝飾題材之一,或以圖案形式作為裝飾出現在瓷器中,或以羊的形態制成實用性器物或玩具,盡管出現方式有所不同,無不體現出祥和寧靜之美。這次展出的東漢的“灰陶羊”,唐代的黑陶羊、白陶羊等,造型線條簡潔而流暢,大多是陪葬品。

      在反映禮制、宗教、文化、生活的古代銅器上,羊同樣十分常見。早期,作為吉祥瑞獸出現在青銅禮器上;漢代以后禮制漸衰,羊形大都出現在各類日常生活用具上,如羊形燈、車馬具的桿首等。這次展出的“漢 鎏金銅羊”、“漢鎏金臥羊”等十幾件羊形銅器,身軀肥壯、雙角盤屈、鼓腹健蹄,形神兼備。

      還有一套祭祀用的琺瑯器羊形“五供”。它是佛堂中的供器,由一對觚、一對蠟臺、一件香爐五件組成,故稱“五供”。這套“五供”是故宮藏品中唯一一套以畫琺瑯工藝制作的。

      這次展覽中,還展出了一批外國制造的鐘表類文物。在故宮藏品中,英、法等國制造的鐘表以量多質精著稱。這些鐘表裝飾工藝精湛,一般表面鍍金,并以各色料石鑲嵌出富麗堂皇的活動景觀,在清代宮廷中,它們是重要的陳設用品。以羊為裝飾題材的鐘表十分常見,形象具有典型的西洋風格,對羊的形態特征也把握得相當準確,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世界其他民族的審美特點與精巧的工藝水平。如“銅鍍金羊馱人物鷓鴣鳥鐘”,一只母羊慈愛地注視著在草地上嬉戲的兩只小羊羔,而牧羊人則靠著樹樁悠閑地吹著笛子,一幅溫馨祥和其樂融融的場景;另一件“銅鍍金小兒戲羊樂箱”,實際上是個八音盒,上面兩個活潑可愛的金發洋娃娃正提著一籃子青草逗弄羊圈里的四只羊,這四只羊或站、或臥、或抬頭乞食,形態各不相同,羊脖子上還戴著金閃閃的項圈。據介紹,這個八音盒上弦后還能奏出優美的音樂來呢。

      置身在這許許多多“羊文物”之間,參觀展覽的過程似乎成了一種充滿童趣的游戲,游戲內容就是尋找文物上那些形態各異的“羊”。它們有的趴在芭蕉葉上,有的藏在牧童懷里,這個壺嘴是個“羊頭”,那個壺把兒是個“羊”形,這只鐘表是四只“小羊”馱著,那個陶俑是“羊首人身”……

    3 看“羊展”不需另買門票

      據介紹,故宮的“羊形文物展”開展以來,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觀看,因為正值暑假,許多孩子在父母的帶領下來看展覽。記者在展廳內見到一對前來參觀的母子倆,母親正在指著一對“羊羔”造型的石雕,給孩子講述“羊羔跪乳”的故事。展板上的文字說明記述了“羊羔跪乳”的由來?!把蚋峁蛉椤笔侵袊鴤鹘y的儒家文化中宣揚孝順父母的一個典故??磥?,這位母親還挺會抓住“機會”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道德教育的。

      馬季戈告訴記者,給人們提供一些跟羊有關的知識正是他們設計此次展覽的一個思路。所以在這個展覽上,觀眾們不僅可以看到有形的文物,還可以看到許多跟羊有關的文化和歷史知識。工作人員精心地將這些知識分為三類:一類是關于“羊”本身,比如“羊”字的寓意、“羊”字的字形演變等;一類是關于展出的羊形文物的用法用途,比如硯滴的用法、桿首的作用、梅瓶的用途;還有一類是關于羊的一些詩詞典故。

      據介紹,這次展出的130余件文物是工作人員一件一件挑選出來,然后從各個不同的庫館中提出來的。在挑選展品時,他們盡量照顧到各個門類、各個時代的文物。由于展館條件有限,一些書法、繪畫和織繡的相關文物無法展出,他們就采用拍照放大的形式,目的是使觀眾盡可能多地見到不同的羊形文物。

      在前殿的出口處,馬季戈特意指給記者看一塊長約3米、寬約2米的“掛毯”?!皰焯骸币谎劭瓷先ズ推胀ㄈ思宜鶓覓斓难b飾性掛毯沒什么區別,毛茸茸的,圖案制作精美,三組分別寓意“喜上眉梢”、“鶴鹿同春”、“三陽開泰”。待記者伸手摸了一下,方知被視錯覺給愚弄了,那竟然是一張“壁紙”。馬季戈不無得意地告訴我們,這件文物的原件是個只有巴掌大小的名片夾,是晚清時期的文物,上面的繡品極為精美。但是,像織繡這類文物如果在常溫常濕條件下展出,約10天左右就會出現褪色現象。為保護文物,也為了讓參觀者看個明白,他們想出了這個辦法。

      馬季戈同時不無遺憾地告訴記者,盡管他們最大限度集中了羊形文物,但還是有許多故宮珍藏的“羊文物”無法與觀眾見面,譬如,故宮中最大的一只“羊”就沒來——因為那是一個需要用起重設備才能將其移動的漢代石雕羊,因為條件限制,工作人員最終不得不放棄了移動它的計劃,使展覽多少有遺珠之憾。

      “故宮羊形文物展”預計到12月底結束,游人只要購買了故宮門票,就可以免費參觀這個展覽。(文/周文麗 侯健美)--- 稿件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