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守護文化根脈 讓“非遺”綻放迷人光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2-10-18


      蘭州10月17日消息(記者邸文炯 通訊員李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人“記得住的鄉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張掖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里不僅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還有許多凝結著先輩智慧、彰顯著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掖市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5項(河西寶卷、裕固族服飾、裕固族婚俗、裕固族民歌、甘州小調)、省級非遺項目33項、市級非遺項目128項、縣區級非遺項目385項;有國家級傳承人5人、省級傳承人56人、市級傳承人394人、縣級傳承人447人,保護項目涵蓋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競技、美術、手工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等門類。

      近年來,張掖市實施重點非遺項目保護工程,爭取非遺項目資金、傳承人保護經費1000多萬元,對河西寶卷、裕固族民歌、九曲黃河燈陣等國家級和省級項目進行了系統性保護。同時,整理編輯出版了《張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張掖民俗》《綠水青山·新張掖》等書籍30多部(套),實施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拍攝制作《張掖非遺》微紀錄片18個,高臺鐵芯子等省級項目專題片3個,國家級非遺項目裕固族婚俗紀實片《西茂的婚禮》1部。2022年,爭取甘州小調、裕固族服飾2個國家級項目保護資金100萬元,向省廳推薦第六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4人,其中3人通過省廳評審已上報文化和旅游部。向省廳推薦申報省級非遺工坊2家,推薦1名傳承人3個項目參加2022黃河非遺大展。

      張掖市積極推進“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依托豐富的非遺資源,成功申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1個(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鄉:裕固族傳統民俗),“甘肅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4個(高臺縣宣化鎮:秦腔演唱、民俗表演,民樂縣豐樂鎮:八仙燈會戲,肅南縣明花鄉:裕固族傳統民俗,甘州區:甘州小調)。

      張掖市把保護傳承活動作為彰顯地方特色的有效載體,不斷挖掘文化內涵,豐富活動形式,推出了一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符合時代特征的精品活動,對推動張掖非遺文化旅游融合創新、助力張掖發展文旅行業會展經濟、促進“非遺+旅游”引領業態升級、豐富優質文旅產品供給、實現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今年以來,全市60多家非遺傳習所依托短視頻平臺開展線上線下傳習活動100多期,甘州九曲黃河燈陣、民樂民間社火、山丹耍龍等12個非遺項目、60多名非遺傳承人累計線上發布教學短視頻1000多條次,瀏覽點擊量達1000多萬人次。依托省級非遺工坊和各級非遺傳習所,每年開展非遺手工技藝培訓班300多期,帶動就業2000多人。

      據了解,全市共有非遺文化企業100多家,研發生產手工藝品、文化旅游商品1000多種,玉雕、傳統民族服飾制作、烙畫、剪紙、刺繡等工藝品制作規模逐年擴大,并作為旅游特色商品和非遺文創產品在重點景區展示展銷。在張掖舉辦的2022年甘肅省“非遺購物節”吸引全省59家非遺工坊參加,銷售額達220多萬元。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