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州,地處河北東北部,南臨齊魯,洙泗遺風猶存;北接幽燕,尚武俠義依在,素有“武術之鄉”美譽,一方沃土,孕育無數精英。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文化經濟繁榮。而今,藝術之花在此盛開。
2025年8月15日,“一首詩藝術生活中心”暨“滄之新境——六人藝術平行個展”開幕,為滄州城帶來了清新的藝術之風,為滄州人的生活添加一抹靚麗新景。它結合在地文化和潮流文化,將社區生活與休閑時光相結合,以藝術策展型商業為依托,匯集潮流買手、娛樂休閑、夜生活美食、周末集市等多品類也太,為年輕一代消費者提供集人文藝術、娛樂休閑、美食美景為一體的商業藝術生活空間,將成為滄州地區一處文化藝術新地標。
在談及“一首詩藝術生活中心”創辦的初衷時,創辦人周天紅說:“只有在人文關懷的背景下,才會有‘溫度的’商業結構。而藝術和文學是人文關懷最佳的載體,只有藝術+人文+商業,同時兼顧‘在地文化’,才能打造出屬于一個城市獨特的具有生命力的新型商業綜合體”。創辦人王萍說:“創辦‘一首詩藝術生活中心’的初衷,是要讓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讓百姓能夠接收到最為正宗的藝術,讓大家出了家門口,挎著菜籃子,如在菜市場消費當中,就能得到藝術的熏陶?!?br/>
在談到做“一首詩藝術生活中心”的“新詩意·慢生活”的使命時,周天紅說到:“在當下繁忙、喧囂的城市生活中,在巨大的鋼筋水泥城市森林中,個人的生活節奏和情感需求都變得渺小和微不足道,而商業綜合體所承載的作用已不僅僅是商品本身的售賣,而更應該是調解和連接人的情感、精神的紐帶和平臺?!蓖跗紕t表示:“生活是件有趣的事。在我們藝術生活中心,每天都能玩好玩的游戲、吃特色的美食、沉浸于多彩的藝術、結交更多‘有同好·好有愛’的新朋友?!?br/>
一首詩文化藝術中心,占地5.5萬平方米,4個樓層,分別劃分為“煙火暖情”“朱顏雅韻”“童趣藝境”“新桃生活”四大類別,融藝術展覽、藝術教育、詩歌文藝、女性時尚、美食美景等板塊于一體,解構藝術的傲慢,讓藝術走進生活,重構新型鄰里關系,藝術中心將輻射周圍半徑5公里以內的社區,滿足百姓物質精神需求。不僅是一座滄州新型文化藝術商業綜合體,更是切實解決百姓身體心靈問題的愉悅場所。
一首詩,接一首詩,總是不經意出現在藝術中心的各處,那些書寫在水泥石柱上的詩句,正如一陣陣清新之風,吹拂著每一位走進藝術中心的人的臉龐,溫暖著每一顆孤獨的心靈,照亮著每一雙疲憊的眼睛。
同時,“滄之新境——六人藝術平行個展”也拉開帷幕。策展人張英劍談及策展的立意及緣起時,說道:“‘一首詩’并非僅是一行文字,它是我們為心靈預留的光明角落。在這里,藝術不再是殿堂高懸的展品,而是如‘一首詩’般融入日常的呼吸與脈動。我們相信,生活本身也像藝術一樣是一場神圣的創作。這里是我們共同描繪的一個新天新地,一處精神的“應許之地”,一個‘啟示’之地?!皇自娝囆g生活中心’啟幕,它的定位是將藝術融入生活,藝術是中心的基礎,因此邀請我策劃一場藝術展覽?!?br/>
這次選取的六位背景迥異的藝術家,涵蓋了從90后到60后的中青年藝術家代表,每一位藝術家選出20-30幅作品,并展現出具象、抽象、表現等藝術形式。展覽現場中,我們看到每一幅作品,沒有標識作品名稱和尺寸,張英劍解釋說:“不給每一幅作品命名以及標識尺寸,是為了解放觀眾的想象力,不為作品的名字所束縛?!边@無疑是一種對作品無限內涵和意義的一種新穎的探索,讓觀眾的自主性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
張巖從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畢業后,一邊在高校做教學工作,一邊從事創作。此次展覽展出了2019-2025年的優秀作品,包括4個系列《生長的形體》、《游戲》、《紅指甲》、《吻》,共24幅。張巖談到這些創作時說:“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盡力掙脫美院教育給予我的藝術上的一些束縛,更多地是想像小孩子那樣,以自由的心態去探索繪畫的純粹性。所謂“繪畫的純粹性”,我認為是在作品中以一種直覺的、感性的、原始的、樸素的、不加修飾的涂抹方式來強調出構成繪畫的結構、線條、色彩、筆觸和材料等本體語言,通過對這些純粹的繪畫元素的強調,重新賦予繪畫以活力,表現作品的生命力。每一個階段,我差不多創作20多幅作品,完成一個階段的探索。這些畫作,顯示出我不同階段的探索痕跡。
趙險峰做當代藝術創作歷經二三十年,一直活躍于北京的當代藝術圈,此次展出他近幾年創作的“玉米地系列”,表達在疫情期間對生活的記錄以及對藝術的思考。在談及該系列作品的創作時,趙險峰說:“我的畫室外是一片菜地,那一年種了一片玉米,夏天的時候郁郁蔥蔥,生機勃勃。8月份以后,天氣漸涼,我在畫室畫畫,看到蔥綠的玉米葉漸漸變黃,再加上當時母親病重,她是阿爾海默茨癥,記憶漸漸消失。頭腦中瞬間產生要把玉米的生長過程用畫記錄來,人活一世,草木一生。是一樣的境地。
藝術的本質是表達自我精神的情感,記錄生命的痕跡,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生命過程的印記。畫玉米地的那一段時間,充分舒解了我內心的焦慮與不安,也留下了作品,留下了和母親最后的時光記憶,也是對母親最好的緬懷?!?br/>
陳元隆是本次展覽邀請到的九零后活躍的年輕藝術家,四川美院畢業后就讀于英國倫敦藝術學院,活躍于國內外的藝術圈層,并舉辦多個個展和群展,是青年藝術家中的佼佼者。在談及中英藝術教育的差別與給予他的影響時,他說,“中英藝術教育的差別主要的思維方式和創作邏輯的引導。在中國的藝術教育中,訓練非常系統和嚴謹,尤其注重基本功的扎實和傳統的延續。這種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堅實的造型與技法基礎,強調‘如何把作品做好’。而英國的藝術教育則更開放和多元,注重批判性思維和個體化的表達,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甚至挑戰權威。在課堂上,老師更少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不斷追問‘為什么要這樣做’??梢哉f,中國教育給了我穩固的“地基”,而英國教育則提供了一種不斷拆解與重建的視角。這種教育差異讓我在創作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夾縫中的視角”。中國教育的訓練讓我對形式、筆觸和材質的把握更為敏銳,而英國教育則讓我不滿足于形式本身,而是去思考作品如何與觀者、與社會語境產生對話。同時在英國學??梢允褂玫膭撟鞑牧戏浅XS富,還開發了我的陶瓷和版畫系列?!?br/>
劉在文此次參展的作品為抽象藝術,藝術材料的獨特性,促使觀眾與之互動,用手指觸摸擠壓畫面上分布的如包裝泡沫一樣的圓泡,可以聽到泡泡破裂般的聲音,以此達到身心解壓的作用,同時也完成了觀眾與作品的互動,為藝術的豐富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金立宏和劉翠萍是藝術伉儷,多年來從事具象油畫的研究和創作,多次在國內外獲獎,此次展覽展示的是他們近年來的具象作品,包括人物肖像、靜物與風景等題材,體現出深厚的藝術功底和藝術內涵。六位中青年藝術家,在一首詩藝術生活中心集體亮相,為滄州的文化藝術開啟了新的起點。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