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統書法傳播要借助電子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10-28]
北京10月28日電 (王慶凱)科技時代,執筆而書的機會越來越少,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的漢字書寫,面臨著新時代的全新挑戰。信息時代,書法何為?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葉培貴27日在“第二屆方正全民手寫大賽”上表示,信息時代,書法傳播要借助電子化的傳播作用,也要注重信息傳達與藝術書寫以及字庫與書法。
葉培貴表示,漢字是基于信息傳達基礎上的“美化”,發明筆墨形式,構建書寫風格,成為書者精神世界的跡化符號,也展現了民族和時代精神生活。
由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北京方正手跡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主辦的“筆墨中國·見字如面”——2019方正全民手寫論壇暨大賽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據介紹,大賽自2019年6月開始征集,歷時5個月,共征集參賽作品3949份,獲得近百萬人關注,掀起手寫浪潮。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獨一無二的自源古典文字體系。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淚水和歡笑、苦難和驕傲,也向世界傳達著華夏民族的善意和寬容、智慧和自信。
隨著數字印刷技術的發展,書法字體在計算機應用領域被大量使用,2019年8月,“字載中華——中華精品字庫工程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首次發布王羲之行書、顏真卿楷書、柳公權楷書、蘇軾行書等12款字體。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