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源剪紙:千年古老藝術重煥生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10-06]
一把剪刀,幾張紅紙,上下翻飛間,惟妙惟肖的人物故事、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便躍然紙上,裝點人們的生活。正在山西太原舉行的第二屆山西藝術節期間,山西長治沁源剪紙非遺傳承人趙國清的剪紙作品在山西省工藝美術館展出,吸引觀眾駐足欣賞。
“我現在剪的作品叫《不夜山鄉》,以山西沁源善撲村為原型,描述晚上舉行的活動,有男子舞龍,也有村民跳舞,是美好農村的縮影。作品周圍分布有谷物,象征豐收喜悅?!壁w國清介紹,現在村里很多人都走出去,通過這幅作品宣傳綠色文化、反映農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的愿望。
一幅好的剪紙作品要經歷定位、構思、立意、構圖、剪紙、配色、裝裱七項步驟?!黔?攝
一幅好的剪紙作品要經歷定位、構思、立意、構圖、剪紙、配色、裝裱七項步驟?!黔?攝
12歲那年,趙國清開始學習剪紙。當時逢年過節家家要貼窗花,這勾起了他的強烈興趣,母親就拿出外婆存放的底樣,從第一次嘗試模仿,趙國清便被剪紙流暢的線條和生動的圖案吸引。此后40年間,他一直專注于收集、整理、制作和傳承沁園剪紙。
隨著社會發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城鎮化和工業化建設發展較快,壓縮機器的出現對沁源剪紙造成了較大沖擊。趙國清說,機器制作出的剪紙便宜,很多人都去買,傳統手工剪紙已鮮有人問津。剪紙所依附的民俗土壤變得稀薄,年輕一代的傳承人還未掌握剪紙圖樣和技術,老一輩人就開始消亡,造成了剪紙傳承的斷層。
“從那時起,我就在思考如何傳承沁源剪紙。沁源剪紙起源于農耕文化,很多文化性的東西都在農村老人手里,”2009年,趙國清在當地成立剪紙協會,在沒有任何資助的情況下,他就與一些剪紙藝人自費下鄉,挖掘沁源文化,尋找剪紙人才。走訪中,他們還搜集到100多幅明清古剪紙,在搶救剪紙圖樣的同時,也讓不少民間剪紙人對剪紙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山西沁源剪紙非遺傳承人趙國清的剪紙作品在山西省工藝美術館展出?!黔?攝
山西沁源剪紙非遺傳承人趙國清的剪紙作品在山西省工藝美術館展出?!黔?攝
2014年,趙國清及其他剪紙藝人對挖掘出的內容加以整理,歷經兩年多時間,2016年出版《沁源民俗剪紙》一書?!爱敃r有人說,出一本簡單的集子就行,可是我們考慮到光靠圖案并不能完全展示剪紙文化,很多東西都需要詳細注解”。
談及剪紙創作,趙國清告訴記者,一幅好的剪紙作品要經歷定位、構思、立意、構圖、剪紙、配色、裝裱七項步驟。其中,立意是最難的,只有有創意的作品才能稱得上是優秀的作品。
40年來,趙國清創作1000多幅剪紙作品,《沁源秧歌》《承載》《四獅如意》等均為他的代表作?!啊端莫{如意》是一幅彩色作品,以一只母獅孕育了三只獅子來代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世代永存的精神,也表達了事事如意的寓意?!壁w國清說。
除熱心剪紙創作外,他對剪紙技藝的傳承也很關心。多年來,他先后教出3位沁源剪紙的市級傳承人和兩位縣級傳承人。
“合適的弟子很難找,傳承古老藝術要從娃娃抓起,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下才能真正了解并熱愛剪紙文化?!比缃?,趙國清經常參加非遺進校園的活動,尋找一些對剪紙技藝感興趣或有天賦的孩子,他希望年輕人能將沁源剪紙傳承下去,不讓古老藝術失傳。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