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石碑千載立 風帆萬里來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7-16
    國家一級文物《重修天慶觀記》碑(北宋)見證9個多世紀前中國與東南亞的友好往來

      石碑千載立 風帆萬里來

      《重修天慶觀記》碑高1.78米,寬1.20米,黑色大理石材質,碑文以行書寫就,撰書者不明,宋元豐二年(1079)由天慶觀主持何德順所立。

      該碑原來立在觀中,后來隨時光流逝,湮沒無蹤。1962年5月,人們才在原址的地下,重新發現了它,5月5日,《人民日報》刊文《刻載十一世紀中國和印尼友誼的石碑在廣州出土》。1963年,石碑入藏廣州博物館,1964年移立于鎮海樓碑廊。

      授課老師

      廣州博物館館長 李民涌

      整整940年前(1079年),一個吉日,幾位來自東南亞三佛齊的使者與廣州的地方官員一道,在今天海珠北路祝壽巷一片盛大的建筑群前,主持了一場莊嚴的落成典禮。這片建筑,就是曾經的城中名勝——天慶觀。27年前(1052年),一場大火將它燒成焦黑的殘垣斷壁;經過12年的復建,它終于在舊址上重新矗立。

      今天,記錄這一切的石碑“《重修天慶觀記》碑”就立在越秀山上廣州博物館的碑廊中。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它見證了9個多世紀前,中國與東南亞的友好往來。

      今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舉辦期間,這塊宋代廣州《重修天慶觀記》碑拓本在國家博物館的“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上亮相,與來自亞洲各國的送展文物一起,講述著海上絲綢之路上古代中國和亞洲各國之間建立的深厚友誼。

      得名

      玄宗敕名開元 真宗詔令天慶

      依廣府營造學社發起人、園林建筑師呂兆球發表的文章中的說法,天慶觀唐為開元寺,宋為天慶觀,元、明為玄妙觀,清為元妙觀,毀于民國,存世約1200年,是廣州歷史上一處重要的故跡,“道觀舊地,在中山六路以北,祝壽巷以南,包括中山六路電腦城、越秀凈慧體校及其西側部分民居,東西寬約70米,南北長約17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

      據《臨汀志》,唐玄宗開元年間:“詔天下州郡取一寺一觀,以紀年為號,置于創郡所,名‘開元觀’”;又據《唐會要》“(開元)二十六年,勅每州各以郭下定形勝觀寺,改以開元為額”。也就是說,讓每一個州府,選擇景觀優美、環境優越的佛寺和道觀各一處,統一改名為“開元”。于是廣州也有了一座“開元觀”。

      那開元觀是怎樣變成天慶觀的呢?李民涌解釋,這是宋真宗時一件重大的國事活動。宋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發生了著名的“天書降”事件。宰相王旦率群臣早朝完畢時,有司來報,稱“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真宗皇帝趙恒“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隨后改元“大中祥符”。改元之后,宋真宗東封泰山,西祀汾陰,并下詔定正月初三為“天慶節”。祥符二年(1009)十月,又下詔在京師和地方大興“天慶觀”?!皶r罕習道教,惟江西、劍南人素崇重,及是天下始遍有道像矣”。這一舉措大大推動了道教文化在全國范圍內的傳播。但這些天慶觀大多是由既有的舊觀改造而成。

      除了廣州之外,蘇州、臺州、汀州、越州、渠州等地的天慶觀也都是唐代的開元觀改名而來。不過如韶州天慶觀,就是新建的。

      朝拜宮觀是宋代官員的一項重要政治活動。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月,宋真宗又下令天慶觀內要建圣祖殿。此后,天慶觀就成了宋朝官員朝拜的重要場所。相傳蘇軾“謫戍嶺南,僑寓天慶觀”,感于“廣州一城人,好飲咸苦水,春夏疾疫時,所損多矣”,在所居住的眾妙堂邊掘井,水質的清冽僅次于光孝寺的達摩泉。人們名之為東坡泉、東坡井。

      留名

      身處商貿之區 惜哉毀于兵火

      宋代廣州城市面積比唐代大了4倍,形成“州城三重”的格局。天慶觀就位于西城的范圍,在可供商船避風之用的南濠上游,處于繁華商業區的包圍之中。

      李民涌介紹,1052年,儂智高從廣源州,也就是今天廣西南寧西南一帶起兵,沿著郁江源頭之一的右江東下,于1052年6月21日抵達廣州城下,開始圍城作戰。多虧廣州中城城堅防嚴,儂智高圍攻57天而不克,為避免被正在南下趕來的宋軍援兵包圍,只好退兵。

      中城保住了,但其外的城區部分則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天慶觀也一并被毀。所以當三佛齊的至羅羅來到廣州時,看到的是“斯觀瓦解,遺塞蕪沒”。而修復這座與宋朝皇帝關系密切的道觀,對于重視商貿的三佛齊人來說,除了情感因素之外,可以說也有外貿方便的考慮。廣州是對南海諸國交通貿易的重要口岸,是如碑文中所說的“五羊瀕巨浸,接諸蕃,飛航交集之地”。城市的基礎設施盡快恢復,外貿才能重新興旺。

      還有一種比較神奇的傳說。據說他們乘船來時遇大風浪,云中忽現神人,風浪遂平。他們發現天慶觀廢墟中的殘像酷似海上神人,遂決心復建天慶觀。

      海外首領捐建 十二年后重光

      古三佛齊范圍,主要在今蘇門答臘島一帶,地處航海貿易要道,地理位置優越,本地出產的特色物品有玳瑁、珊瑚、寶石等,在中國很受歡迎。而且當時宋朝第一大貿易伙伴阿拉伯各地所產的物品,如乳香、薔薇水、沒藥、琥珀、番布、番劍等,都得在這里集散。他們與中國長期有良好的貿易往來。

      為什么天慶觀是由一位外國“地主都首領”捐資修建呢?李民涌解釋,首先,廣州急需修復的是城墻,以確保軍民的安全。儂智高之所以沒能攻陷中城,是因為前兩任知州任中師和魏瓘剛剛重新整固過,這讓宋朝廷深感城墻的重要性。其次,三佛齊的地華迦羅(至羅羅是其親隨)“富而好道,誠而求?!?,錢包鼓鼓,又非常積極主動,有過幾筆大額捐獻后,天慶觀終于在1070年他繼承了注輦國(三佛齊屬國)王位之后重光。

      李民涌指出,這塊碑,首先印證了中國和三佛齊乃至和東南亞的經濟往來,厘清了三佛齊、注輦國與宋朝的朝貢關系;此外校正了《廣州舊志》關于天慶觀主持的錯誤說法。

      這塊碑還增補了六榕寺的史料,當中記載“金錢各十萬,在凈慧寺(即今六榕寺)置田,均為僧尼齋粥之費?!币簿褪钦f,地華迦羅對廣州的捐建,并非只在道觀,也兼及佛寺。

      天慶觀后來怎樣了呢?呂兆球指出,元代,因天慶觀圣祖殿奉祀宋朝皇帝,元成宗詔易江南諸路天慶觀為玄妙觀,“毀所奉宋太祖神主”。明代沿襲此名。清代為避諱“玄燁”,改稱元妙觀。民國期間,“陳炯明督粵(1920-1922年),將廣州劃分為若干區,擬每一區建設一座兒童游樂園,市立第一兒童游樂園擇址元妙觀。為此,于民國十一年(1922)撥款數百元遣散道士,始拆元妙觀。后因軍隊駐扎,并財政緊張,未有建成?!?br/>
      碑文大意

      宋真宗崇奉道教,大中祥符年間(具體為大中祥符二年,即1009年),敕天下州郡建立天慶觀。廣州當時也建立了一所。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廣源州儂智高進犯廣州,天慶觀被焚。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三佛齊“地主都首領”地華迦羅遣親信至羅羅押舶到廣州,見到被焚毀的天慶觀的凄涼景象,回國告訴了地華迦羅。地華伽羅自愿出資修建。治平四年(1067),他派思離沙文前來商議,得到廣東地方政府的允許,開始動工。由于派來主持修建工作的人,也是來做買賣的人,所以當交易完畢之后,考慮到季候風的因素,當年冬季就要返國。正因這樣,建筑工作時作時輟。后來,判官麻圖華羅來貢,具奏,愿備金錢修三清閣,御書閣,鑄大鐘,起鐘樓,仍舍四十萬金錢作為給觀里買田置地的資金。朝廷封地主地華伽羅以保順慕化大將軍。至元豐二年(1079),天慶觀重修工程終于全部完成。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