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尋歡:人生無處不藝術 藝術家首先是一個思想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9-05-26]
在區區眼里,人生無處不藝術。
IT、金融、政治、商業、教育等等皆可成藝術,藝術圈伴隨著人類文明永生,這就好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逃不逃都在圈內。譬如春秋末期的范蠡因有“三聚三散”——多牛逼的行為藝術而被后人奉為商圣,他成為了智慧與氣格高超的化身,亦為商道(韓國電視劇《商道》主人公林尚沃以此為跡)這門商業藝術的典范。張良、梁楷、傅山、杜月笙身份有別,都有伴君之大才,卻能做到若即若離,遠廟堂而自成江湖,他們是人生藝術的智者?!扒嗲啻渲窠允欠ㄉ?,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六祖慧能目不識丁,然心有慧眼,自在無礙,把人生過成藝術的人才是真正開悟之人,因為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藝術。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浪漫發聲,它是孕育于地域文化土壤里審美通感之告白。
藝術離不開人類文明,它是源于人性內心深處關乎生命隱秘的精神呼喚。
貢布里希說: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
他似乎是在告訴我們,唯有“人”才是藝術的主體,故藝術當以人為本。
藝術家是由別人評價的,真正的藝術家從不給自己歸類,也不會認為自己就是藝術家。那些成天標榜藝術的人大多是虛妄的藝術敵人,就像時下絕大部分所謂的詩人已成為詩歌的敵人,他們自以為在玩藝術,其實是被藝術玩了,執著于名相的人其實早已被藝術綁架強奸而不自知。
博伊斯說:人人都是藝術家。
“人人都是藝術家”是指人人都有藝術的潛能基因。
藝術家是天生的,藝術的天賦需要激活并駕馭才能得顯。絕大部分人不能成為藝術家,是因為絕大部分人走錯方向或者外緣沒有具足而胎死腹中。
自杜尚在藝術圈扔了一個被后人取名為《泉》的小便池后,藝術的邊界被空前打破。
藝術本身就是用來被顛覆的存在,這是藝術的價值與永恒生命力,顛覆傳統程式的人都是吃透傳統的智者。羅素說,許多人寧愿死,也不愿意思考。人生而無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他既說出了結果,也說出了原因,而藝術的精神屬性只臣服于獨立自由,伴有質疑與反叛的思考是藝術發展的永恒動力源泉。
藝術圈與非藝術圈并沒有斷然的界限。
如果你要用職業來標榜藝術那是愚昧可笑的,藝術家與他所從事的職業毫無關系。即便是職業也不過是暫時的名相,古今中外,歷史上一身而多任者也比比皆是。古代中國書畫不過是文人政客仕子的筆墨游戲,在西方,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杜尚也絕不僅僅是個畫家。難怪良寬和尚平生最討厭的三樣東西竟是:廚師的菜、畫家的畫、書法家的字。藝術家都是熱衷于業余的尤物,藝術的無窮魅力就在于不能被定義。
藝術是有味道的,相同藝術品味的人氣味相投,心有戚戚,古今亦然。
藝術生來又是孤高的,這就好比道不同不相為謀,話不投機半句多,與不在同一頻道的人爭辯,不過是自尋煩惱。
我們由衷地去稱贊某人是個藝術家,更多地是因為他言行舉止所散發出來的藝術氣質。
稻盛和夫(微博)說:“如果說有什么東西是永恒的,大概就是靈魂了。人為什么而活?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出生時更純潔,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倍囆g是思想者的靈魂,生命在靈魂深處有話說,于是就誕生了藝術。人與作品本質上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作品,那是一個人思想靈魂的表征。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精神維度的外化,是藝術家生命狀態的時代呈現,藝術家的生命狀態大于藝術本身。
藝術即獨立自由,藝術家首先是一個思想家,是時代的獨語者,藝術家的藝術含金量只與其思想的精神高度有關。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