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啟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讓人們感受多樣非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6-02]
6月9日是2018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2日,湖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暨長沙雨花非遺展演周活動在長沙啟動。
此次活動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圍繞“多彩非遺美好生活”這一主題,分為“印證”非遺、創新非遺、傳承非遺、問道非遺四大版塊,通過開展人們喜聞樂見、參與體驗性強的非遺展覽展示展演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開幕式現場,苗族四方鼓、常德絲弦、張家界鬼谷神功以及少兒戲曲表演等競相上演。在雨花非遺大舞臺,主辦方邀請非遺國家級、省級傳承人進行表演,為觀眾奉上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滾線、起機、裝筘、撿綜、挑花……傳承人葉英利索地按照步驟制作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家織錦。從16歲入行起至今,葉英已從事該行業30多年。目前,她制作的土家織錦已銷往國內多個城市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
在非遺傳承的同時,葉英還與長沙環保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進行合作,共同開展“智能交互軟裝設計產品”項目,對壁掛用品、圍巾、沙發坐墊、民族服飾等多種土家織錦產品進行創新設計和制作,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追捧。
將一塊布染出淡雅色彩、用一張紙描摹出古樸年畫……在雨花非遺館內,由多名小學生組成的小小非遺傳承人團隊與非遺來了一次零距離接觸。游客從參觀者變成作者,在互動體驗過程中完成蠟染、剪紙、泥塑等作品。雨花非遺館館長鄧運嬌表示,市民和游客通過傳統和現代的交融體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會有全新的認識,將提升非遺的傳播力和吸引力。
據悉,截至目前,湖南列入各級保護名錄的有人類非遺項目4個、國家級項目118個、省級項目324個,入選國家級傳承人121人、省級傳承人202人,位居全國上游。近年來,該省不斷在非遺保護傳承上加力,并開展非遺“進校園”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讓非遺真正融入當代生活。
此次活動由湖南省文化廳主辦,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長沙市委宣傳部、雨花區人民政府等承辦,旨在讓人們感受真實、多樣的非遺,不斷提升非遺影響力和美譽度。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