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孔達達:書畫修復現狀小議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8-04-25
    書畫文物修復是一門對專業、技術和經驗都要求很高的學問。在一個修復項目的開展之初,首先需要對作品的材質、年份、畫派、裝裱方式等進行分析。對于一些復雜的修復項目,還需要對作品的微觀構造、原有的修復狀況加以檢測,必要時還要借助先進的科學儀器和設備,例如使用X射線熒光分析裝置來確定材料中微量元素的種類和含量,采用紅外線攝影來觀察繪畫表面的色彩缺失和色彩疊壓部分,通過顯微攝影拍攝并分辨畫作的紙張、畫絹的纖維組成與結構,盡量使用與文物質地一致的修補材料進行修復。

      在完成前期調查檢測之后,實際的修復工作,例如制作漿糊、修理畫心、染色托紙、裝潢制軸等,通常以傳統技藝為主。由于地域性氣候條件以及使用材料和審美情趣的差異,形成了多種書畫修復流派,以裝裱為例,蘇裱、北裱、揚裱、滬裱等不同流派在裝裱形制、鑲料選用、色彩搭配等方面就存在較大的差異。

      在修復理念上,傳統的修舊如新的理念,因忽視文物的歷史感,而受到質疑,最為著名的例子便是重慶大足石刻寶頂山石窟大佛“千手觀音”的修復項目。項目負責人最初的理念是“修舊如舊”,希望盡量保留八百多年留存下來的歷史信息。然而,在2015年修復完成之時,大佛卻以一副 “金碧輝煌”的樣子出現在觀眾面前,佛身被嶄新的金箔覆蓋,此項目引起了軒然大波,也引發了關于傳統修復理念的熱烈討論。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增進,國際文物保護準則中“最小干預”和“可逆性”等修復原則逐漸被國內修復者所接受。針對書畫文物的修復方法,南京博物院于2017年編寫了《中國書畫文物修復導則》一書,以實際案例分別對“保留原裱”“還舊處理”“重新裝裱”三種技術路線進行了講解和展示,修復者可根據實際需求,選用適合的修復方法。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在文物修復、保護方面加大了管理體系的制度建設,特別是標準的建設,并于2014年8月出臺了《可移動文物修復管理辦法》,對博物館、圖書館和其他文物收藏單位,以及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動文物的修復方法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公布了文物修復資質單位的申請條件和方法。

      2016年10月公布的我國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現有可移動文物64073178件,其中包括歷代書畫文物1503066件,珍貴書畫文物393109件。在可移動文物中有59.97%狀態穩定,不需要修復;另有37.12%需要修復;以及1.81%,共計1134956件急需修復。目前,國有博物館文物修復行業總共只有不到3000人,一個重要的修復項目往往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因此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

      目前,民間的文物修復尚沒有統一的規范標準,然而由于書畫收藏熱度的增長,對書畫修復的需求旺盛,手藝高超的修復師往往炙手可熱。對書畫修復的需求不僅來自收藏家、私人美術館等收藏者和機構,還有拍賣行、畫廊等商業機構,藝術品保險公司也往往傾向于采用修復受損藝術品的方法對投保人進行賠償。民間修復存在學歷層次整體偏低、文化修養欠缺、科研能力較弱等現象,傳統的師徒傳授方式也不利于技藝的廣泛傳播。2017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成立“文物保護與修復學院”,致力于培養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專業修復人才,以彌補此類人才缺口。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