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綜述:傳統藝術薪火相傳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9-29]
9月的廣西南寧,天高云淡,邕江如一條碧玉絲帶穿城而過。
2000年前,由合浦始發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啟了廣西與東盟各國友好往來的篇章,成就了地緣相近、文化相通、血脈相親的緣分。如今,隨著南寧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廣西作為面向東盟的大通道更加通暢,人文優勢更加凸顯。
9月10日至13日,第12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在南寧舉辦。
中國和東盟各國的傳統藝術保護、傳承與發展現狀如何?面臨哪些普遍性危機?又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和經驗?在本屆論壇上,中國和東盟各國友人各抒己見,共敘“一帶一路”文化情緣,暢享傳統藝術薪火相傳之道。
思想在這里碰出了火花,友誼在這里增加了厚度,中國—東盟文化論壇的成果春風化雨,滋潤著各國古老的文化藝術,給人以深刻的思考與啟迪。
人文交流薪火相傳
“希望大家在論壇期間暢所欲言,深入交流?!闭搲_幕式上,中國文化部副部長董偉寄語嘉賓探索中國與東盟開展傳統藝術交流合作的機制和路徑,引領雙方不斷提升藝術教育的水平,推動中國—東盟文化關系進一步繁榮發展。
9月11日上午,廣西民族博物館內鑼鼓喧天,伴隨著馬山會鼓、煙墩大鼓、白褲瑤銅鼓整齊而獨具民族特色的聲音,120余名來自中國和東盟各國的文化官員、學者、藝術院校校長等步入會場,他們對即將開始的這場不同民族、不同國別、不同文化間的對話充滿了期待。
緬甸宗教文化部考古與博物館司副司長古古奈表示,交流合作很重要?!熬挼樵谖幕z產保護上做了許多努力,同時也得到許多國外專家的幫助?!?br/> “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歷史悠久,這受到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庇《饶嵛鱽喨杖撬囆g大學國際事務部部長普里瑪·唐娜·哈普薩里表示,印尼的蠟染、男性服飾、建筑、舞蹈等傳統藝術都深受中國的影響。
廣西藝術學院是我國較早與東盟開展藝術教育交流的高等藝術院校,與東盟交流的歷史至今已經有60年。據院長鄭軍里介紹,長期以來,該校師生堅持赴東盟國家開展音樂、舞蹈、美術采風活動。2011年,廣西藝術學院駐越南藝術培訓中心揭牌。目前,廣西藝術學院與東盟國家28所高校的藝術團隊締結了友好合作關系。
中國與東盟人文交流合作薪火相傳。以文化為橋梁和紐帶,中國與東盟對話關系自1991年建立以來,一直極富活力和內涵。通過部長級會議、論壇研討、人員培訓、業務交流、思想對話、藝術展演等政府和民間并舉的形式,中國與東盟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對話與交流。據統計,2016年,中國與東盟互派留學人數已超過20萬,互訪游客也達到3200萬人次。
明年是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5周年,中國和東盟關系面臨提質升級的新機遇,人文交流合作也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創辦于2006年的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已不僅僅是一次文化領域的高層次觀點交流和經驗分享,更是雙方為構建命運共同體所進行的展望和謀劃。
“人文交流已經成為中國—東盟關系的新亮點?!敝袊獤|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表示。
搭建多元展示平臺
本屆論壇結合主題,設計開展了多姿多彩、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展演活動,讓與會者體驗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藝術魅力。
“尼的呀,尼的呀……”9月11日晚,在廣西“壯族三月三”主題曲的歌聲中,中國與東盟各國的藝術家心手相連、同唱歡歌,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在大家對戲劇藝術美美與共的期許中落下帷幕。過去6天里,來自中國和東盟的24個藝術院團陸續奉獻了40臺不同類型的精品劇目,并以演、研、展、賽+大聯歡的“4+1”模式為特色,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國與東盟豐富的戲劇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在欣賞各國戲劇佳作之余,戲曲票友還可以在中國—東盟(南寧)戲曲演唱會上與中外藝術家同臺競技。據悉,戲曲演唱會期間,40個中外團隊的182名優秀戲曲藝術家大展風采,壯劇、京劇以及柬埔寨皮影劇、新加坡潮劇等10多個中外劇種的名家名段薈萃邕城。
如果說中國—東盟博覽會將中國與東盟各國人民的目光聚焦于南寧民歌湖畔,那么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及配套活動則以不同形式,構建起中國—東盟人民共享的藝術天地。除了展演,所編印的《中國—東盟傳統藝術精粹》圖書,圖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國和東盟各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傳統藝術。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東盟文化論壇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探討更加深入,使雙方相互了解更多、信任更深,中國與東盟的文化合作前景更加廣闊?!睆V西文化廳對外交流處處長秦曉燕說,經過11年的蛻變與發展,論壇已成為中國—東盟間分享文化多樣性、共謀文化合作的重點品牌活動。
真知灼見層出不窮
在本屆論壇的主題交流環節,來自中國與東盟各國的與會者圍繞“中國—東盟傳統藝術傳承與發展”的主題,就傳統藝術人才培養途徑、傳統藝術傳承模式、傳統藝術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等展開了對話。
“按照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本方針,讓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發展有抓手、傳承有路徑、效果有保障?!敝袊幕课幕萍妓靖彼鹃L李蔚表示,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傳統藝術的保護,通過多種方式來推動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藝術人才的培養,每一種飽含生命力的藝術形態,都少不了一批著名藝術家和眾多追隨者。在傳統藝術人才建設方面,藝術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里面既包括專業的藝術教育,也包括社會教育。
廣西的傳統藝術豐富多彩,包括戲曲、民歌、舞蹈、建筑、雕刻、繪畫、服飾等,既體現著中華文化精神和中國人共同的審美追求,又具有自身的鮮明特點。廣西文化廳副廳長唐正柱認為,在傳統藝術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上,廣西注重立法扶持、保持特色、宣傳普及和開展研究。
“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是保存國家文化價值的重要舉措?!痹侥虾觾入娪皯騽W院副院長阮氏秋河表示,文化的發光發熱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對藝術家、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
“加強文化合作,應對全球化趨勢?!薄昂献饔欣诎l展和保護傳統藝術?!薄坝庙椖考せ顐鹘y藝術?!薄疤岣吖妳⑴c度,普及傳統藝術?!?br/> ……
論壇上,各種真知灼見層出不窮,讓人印象深刻。
據了解,自2006年論壇創辦以來,中國與東盟對話的領域已經涉及文化產業、公共文化服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人力資源開發等諸多領域?!拔幕搲掷m給東盟和中國帶來深邃的思想,為各國人民帶來各種福祉?!蔽娜R文化青年與體育部部長丕顯·拿督·哈爾比說。
開啟藝術教育合作新紀元
中國—東盟藝術院校校長圓桌會議是本屆論壇的另一項主體活動。去年首次舉辦的校長圓桌會議通過了《中國—東盟藝術院校校長圓桌會議紀要》,并成為中國與東盟各國藝術教育的綱領性文件。鄭軍里說:“中國和東盟10國19個高水平的院校在自愿的前提下結成聯盟,依托中國—東盟藝術人才培訓中心等平臺,深入推進中國—東盟藝術教育交流合作?!?br/> 今年的校長圓桌會議,與會院校對傳統藝術人才的培養途徑和傳承模式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討,對未來合作寄予更高的期望?!跋Mc中國和其他國家開展更多合作,促進老撾藝術學校的人才培養?!崩蠐胄侣勎幕糜尾繃H合作司行政禮館處副處長潘尼·拉斯布表示。
在充分溝通和商洽的基礎上,2017年中國—東盟藝術院校校長圓桌會議發起并通過了《南寧倡議》,開啟了中國和東盟藝術教育合作的新紀元。
《南寧倡議》包括四大部分內容,分別是推動與會各方院校領導之間的互訪工作,加強戰略規劃合作,推進藝術教育的協調發展;加強與會各方藝術教育管理人員和專業教師的交流與培訓;支持與會各方在校學生開展互訪和展演交流;積極參與“紅銅鼓”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提高展演水準,促進藝術教育成果共享。
東盟秘書處文化和信息處高級官員吉拉德·菲利普表示:“論壇讓東盟與中國的文化決策者、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定期相聚,已成為中國—東盟文化合作的重要支柱?!?br/> “論壇搭建了中國與東盟在人文領域事務交流的高層次平臺,推進了中國與東盟的文化交流合作?!睆V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李康說。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