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復建復燒清代明爐暗爐 傳承古代制瓷技藝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6-11]
景德鎮6月10日電 (記者 王昊陽)6月10日是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內,用于專業燒制釉上彩瓷的清代傳統紅店明爐暗爐復建完成,并進行首次復燒。
景德鎮市陶瓷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主任、國家文博研究員周榮林告訴記者,此次復建復燒的明爐和暗爐,是燒制釉上彩瓷的專用窯爐,其以木炭為燃料,爐內溫度為700至800攝氏度,燒制時間約為7至8小時,可將瓷胎上繪制紋飾的釉料燒烤固定,成功燒制出釉上彩。
6月10日,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內,清代明爐暗爐首次復燒?!⊥蹶魂?攝
6月10日,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內,清代明爐暗爐首次復燒?!⊥蹶魂?攝
記者在復燒現場看到,暗爐高約1.3米,直徑約1.1米,窯工在裝滿匣缽的爐內堆上木炭,將木炭點燃,再用一鐵皮罩將其蓋住,爐壁設有通風口,保障木炭正常燃燒。明爐大小與暗爐相仿,窯工們用鐵鏟將正在充分燃燒的木炭經爐壁的投炭口塞入,并以鐵鉤勾住爐內轉盤進行轉動,使爐內的瓷器加熱均勻。
“早在宋代時代,釉上彩就已經出現,可能那時就存在這種窯爐?!敝軜s林表示,景德鎮首次復建復燒的明爐暗爐,是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并結合窯工傳承人口述,仿照清代窯爐樣式進行復制。明爐暗爐主要用于燒制古彩、琺瑯彩、粉彩、新彩等品種的釉上彩瓷,可燒制圓器、琢器、鑲器等不同器型的瓷器,并可根據器型大小靈活建造。
“景德鎮是千年瓷都,在宋、元、明、清時期都是世界制瓷業的中心,復建復燒古代窯爐,是為了復原陶瓷歷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還原歷史制瓷風貌,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從2009年開始,復建復燒了宋代龍窯、元代饅頭窯、明代葫蘆窯以及清代龍缸窯、獅子窯等傳統古窯爐?!本暗骆偣鸥G民俗博覽區管理處主任陳武平說,此次復建復燒清代明爐暗爐,為挖掘、復原、傳承景德鎮歷代制陶技藝,促進景德鎮傳統制瓷體系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