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漆器技藝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活化”才能更好傳承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2-19]
從生漆收割、胎坯制作到漆器形成,全部50多道工序、80多個生產環節,都需手工完成。其中,純大漆和皮胎等工藝是大方漆器所獨有。
大方漆器,是貴州富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美術作品。明、清時期,大方漆器就被選作“貢品”,也作為日常生活中的陳設品及精致器具流行。
據大方史料記載,大方漆器的生產始于明朝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清朝道光年間的大方皮胎描金等漆器獨具特色,與北京雕漆、山西云雕等齊名并載入史冊。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貴州大方漆器與江蘇揚州漆器雙雙獲得銀質獎。大方漆器與茅臺酒、玉屏簫笛并稱“貴州三寶”。
記者在工廠里見到高光友時,他正在指導學徒和工人們制作漆器。近期一筆訂單,將到達澳大利亞客戶的手中。
高光友所經營的漆器工藝制品廠,在貴州省大方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內,承擔著“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傳習中心”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兩大作用。
大方漆器制作技藝在2008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作為“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貴州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的高光友,大方漆器的傳承保護與發展是他日常工作的重點。
大方漆器是彝族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是彝族的文化財富。
近年來,高光友多次去揚州、福州考察漆器產品制作加工,在充分調查、對比、思考基礎上,他認為就漆器產品而言,它的根基和靈魂是彝族漆器傳統技藝以及附著其上的彝族傳統文化內涵,但因為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審美需求不同于以往,漆器需要在傳承技藝基礎上尋求變化,比如讓產品更時尚、更精致,更具有功能性。
“隨著國家和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大方漆器的傳承保護已初見成效?!弊鳛樾律钠崞鞴に噦鞒姓?,高光友的兒子高俊深有感觸,“目前我們不愁銷路,愁資金和人才,最需要懂市場的人才,因為手工藝品與市場接軌過程中的很多問題,是手工藝人本身無法解決的?!?br/> 記者采訪了解,大方縣文化遺產管理局定期開辦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培訓班,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同時,大方縣出臺《漆器產品市場規范管理辦法》,通過增大投入,以園區形式對作坊式分散的生產經營進行集群化布局,切實有效地推進大方漆器的傳承、保護、發展和利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