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激活貴州文化產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2-12]
“紅塵一聲嘆,人生幾波平?!痹谫F州省黔南州福泉市古城文化旅游景區的演藝中心,每周都會上演一部名為《夢歸平越》的情景劇,并且場場人氣十足。
“從2016年10月正式開演以來,累計演出40余場,觀眾達到2萬多人次?!薄秹魵w平越》劇目組負責人介紹,該劇主要講述中華商圣沈萬三的商業傳奇,特別是他利用中國西南滇黔古道發展馬幫貿易二次創業,并協助振興平越府(今福泉市)的故事,用體驗式場景帶領游客穿越回六百年前,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
“這,僅僅是福泉利用文化發展旅游的一角?!备H形N?、宣傳部部長汪華告訴記者,福泉市以福泉古城文化旅游景區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深入挖掘以張三豐為代表的太極文化、以沈萬三為代表的商賈文化以及古城文化等文旅資源,打造福泉獨特的“一城一山一峽谷、一神一仙一福地”的文化旅游品牌。
福泉產業轉型初見成效,文化產業已逐步成為福泉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截止2016年11月,福泉累計接待旅游人數658.8萬人次,景區收入18.44億元(人民幣),全市旅游綜合收入達51.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30%。
同樣,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以民族文化為主題,打造了布依古城,使其成為有景可觀、有飯可品、有物可購、有地可宿的旅游新景點。不僅如此,貞豐利用特有的歷史和人文資源,推進土布小鎮項目。目前,土布小鎮主要設置土布工匠坊、土布創意館、雙創孵化園三個運營業態展示區。
隨著朱砂古鎮建設步伐的加快及旅游宣傳力度的加大,“千年丹都”、“丹砂王國”的礦山文化旅游品牌效應明顯凸現,為一覽朱砂古鎮懷舊風建筑風采,體驗懸崖玻璃棧道的驚險刺激,目睹朱砂奇石的芳容,春節期間,許多省內外游客紛紛涌入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這也使得以朱砂古鎮為龍頭的春節旅游十分火爆。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傳播文化。福泉市、貞豐縣、萬山區的文化旅游實踐,提升了文化內涵,豐富了地方文旅體驗,不僅實現了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一朝出閣天下聞”的華麗轉變,更寫就了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要以產業為體,以創新為魂?!倍嗖寿F州文化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華認為。
早在2005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就成立了多彩貴州文化產業發展中心,從事業、產業雙驅動的模式出發,旨在打造內聚精神、外塑形象的“多彩”平臺。
“以前鳥籠大多送人或自己玩耍,現在卻可以賣錢,而且越來越值錢了?!辟F州省丹寨縣龍泉鎮卡拉村的村民們一邊做籠條一邊說。
“我和老婆每天能做7、8個鳥籠,每個鳥籠能有40塊錢的加工費,一個月光做鳥籠就可以掙兩三千塊錢?!贝迕駰詈筒f。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卡拉村是有名的“鳥籠村”。這個村有著悠久的鳥籠工藝編制歷史,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會編制鳥籠。該村編制的“卡拉鳥籠”遠近馳名,鳥籠產量每年達到10余萬只,產值不少于600萬元(人民幣)。
依靠鳥籠加工,卡拉村創造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脫貧奇跡。以此為代表的特色文化產業,也成為丹寨乃至黔東南州脫貧致富的“金飯碗”。
在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冗渡鎮大寨村秧弄錦繡合作社,一群年過花甲的布依族婦女在農閑時忙著紡紗、織布、刺繡,縫新衣、晾成衣,以幾百年來傳承不斷的技藝延續著布依族文化。依托傳統民族文化發展文化創意產品,不僅讓傳統刺繡成為一大特色品牌,更帶動無數繡娘增收致富。
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精美的刺繡和布依族服飾也備受游客青睞。秧弄錦繡合作社負責人王琴透露,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產銷售700余套民族服裝及相關手工品,銷售額達40余萬元(人民幣)。
丹寨、冊亨的特色文化產業,僅僅是貴州“文化+”扶貧的一個縮影。
蠟染、刺繡、竹編、織錦、銀飾等等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及多彩民族文化資源,為貴州打造特色文化產業,用文化激發精準扶貧新動力,探索出一條條民族文化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路子。
“全力推進‘多彩貴州’文化強省建設,是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總綱?!痹?016年12月22日貴州省文化產業項目觀摩會上,貴州省副省長何力強調。
近年來,貴州省文化產業單位數量大幅增加,但是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不多,2015年統計數據,全省規模上企業280家。
記者從貴州省文產辦了解到,未來幾年,貴州省將積極推動國有文化企業(集團)深化改革,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步伐,完善治理結構、健全管理體制;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提高產業的規?;?、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動中小微文化企業進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財務制度,培育更多具有競爭力的合格市場主體。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