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魏鵬舉:2016中國文化產業結構性調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7-01-05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做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重點培育的文化產業的發展增長態勢卻有些不如人意。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魏鵬舉在其《面向新方位的結構性深調——2016年度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回顧》一文中指出,盡管賬面增速不如人意,但中國的文化產業整體卻在朝著與新常態新理念設定的新方位進行著深層次的結構性調整,勢頭不錯,總體向好。


      以下為《面向新方位的結構性深調——2016年度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回顧》全文: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重點培育的文化產業發展增長態勢有些不如人意。從今年前三季度整體數據來看,2016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的營收總體增長7%,與去年11%的增加值增幅有差距,距離15%的“超常態”增幅期待值相差更遠。與整體文化產業發展態勢相對應,作為典型文化產業的電影業,本年度國內票房市場規模大致穩定在了450億人民幣左右,同比增幅只有2.1%,和去年的48.45%相比,今年的電影市場斷崖式下滑。

      面上數據的不理想是否就表明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動能不足?是否就意味著中國文化產業曾經的超高增速是一場煙火?

      但如果我們分析一下就可以發現,盡管賬面增速不如人意,但中國的文化產業整體卻在朝著與新常態新理念設定的新方位進行著深層次的結構性調整。文化產業的增速在過去的若干年中都大大地高于宏觀經濟的增速,但總的趨勢也是“新常態”,既由超高速擋位向高速擋位調整。文化產業的這種增速變化,一方面和國內外的宏觀經濟形勢有關,另一方面也是文化產業自身的結構性調整有關。


      從2016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拖累整體增速的是附加值較低的文化產業部門,而具有創新內涵并適應消費升級的文化產業行業呈現出高速發展勢頭。文化用品的生產占總收入比重38.3%,增長6.30%;工藝美術品的生產涉及到制造業相關的領域,它的增幅只有1.3%;增幅較大的是現代文化產業,文化信息傳輸服務同比增幅30.8%,文化休閑娛樂服務20.1%,文化藝術服務17.7%。

      因此,我們要看到,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確實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但也要充分認識到,文化產業在進行著適應新常態發展格局的結構性深調,勢頭不錯,總體向好。

      根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文化及相關產業本身就被作為優化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的重要戰略性產業而獲得優先和重點發展政策支持。文化產業在國家“十三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為支柱性產業,此外,2016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在“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篇章中首次提出了“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在“十三五”規劃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綠色低碳、高端裝備與材料一起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年底正式納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同時,盡管各個地區發展水平不一致,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紛紛提出將文化產業打造成為區域支柱性產業,將文化產業作為區域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通過對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研究發現,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提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或202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或超過5%。

      2016年,文化產業創新附加值及其輻射帶動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被充分重視。在國家文物局的政策激勵下,博物館等文化文物部門紛紛開始創意產品開發的嘗試?!拔幕?”戰略不斷凸顯,通過延伸文化產業鏈條,推動文化與經濟、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滲透融合,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制造業、特色農業、旅游業、體育產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特色文化產業被納入絕大多數地區發展規劃,同時,特色文化也成為區域發展關鍵支撐點。


      比如2016年的另一個焦點——特色城鎮的建設就是明證。我國1955年設立建制鎮制度,改革開放后,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加之撤鄉設鎮,小城鎮迅速發展,建制鎮數量從1978年的2850個激增到2015年的1.88萬個,如果加上縣城關鎮,總數多達20515個。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成為“十三五”時期區域發展的新增長點。通過研究發現,特色文化旅游成為引領特色小鎮發展的核心引擎。在首次入選的127個小鎮中,有100個特色小鎮開發與文旅產業有關,占到特色小鎮的78.74%。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特色小鎮,基本上都與文旅產業開發有關。這其中既包括歷史文化名鎮的持續開發,又包括如溫泉、生態等自然環境帶來的游憩產業,還包括如車墩影視城、橫店影視城等文化產業小鎮,以及神垕鎮鈞瓷、大瑤鎮花炮產業、文港鎮毛筆產業等特色文化產品的開發。

      面向以創新為內涵的發展新方位,中國文化產業在2016年經歷著深度結構性調整,帶動文化消費實現結構性釋放。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表明,2015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68.56億元人民幣,人均GDP50116.67元人民幣,折合約為7258.87美元。我國的文化娛樂消費占比很低,但近些年增長明顯。2013年居民文化娛樂消費占比只有4.4%,2014年為4.6%,2015年達到4.8%。中國文化消費潛力巨大,文化產業在供給側的結構性調整正在成為最有力的市場紅利。2015年以來,作為一種特定的亞文化審美經濟形態“網紅”異軍突起,千億級的規模及幾何倍的增速令人對“互聯網+”文化消費充滿期待。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