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洞頭漁民將漁家風情“搬上”畫板 彩筆繪生活變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10-31]
溫州10月28日電(記者 李婷婷 實習生 侯敏賢)自古以來,漁民以捕魚為業,以海為家。而在東海之濱的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有這么一群“特殊”的漁民,平日里他們捕魚織網,閑暇時他們拿起畫筆,用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構思,描繪一幅幅神情生動、色彩鮮艷、造型夸張、散發著濃烈海洋氣息的漁民畫作品。
“洞頭漁民畫”是浙南地區獨有的一種美術形式,其以構思巧妙、色彩鮮艷著稱,融合了水彩畫、裝飾畫、年畫等形式,畫風自由大膽,作品手法細膩,色彩豐富,呈現出一種豪華大氣的沖擊感。
這些作品的作者既有船頭的漁小伙,又有織網的漁大嫂,他們均沒有接受過美院專業的培訓,但因為世代生活在海島上,他們對漁業生產、海島生活、民風習俗和民間傳說非常熟悉,筆下的畫作更是帶著獨特的海島印記。
“20世紀90年代初漁船改造后,漁民們開始在網板架上創作,畫作內容主要以漁業生產、海島生活、民風習俗和民間傳說等為主?!倍搭^區文化館黨支部書記蘇義懷告訴記者,起初,漁民們都是自發畫畫,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美術培訓,畫作較為粗糙。當地看到這個漁民畫的發展勢頭,便牽頭展開了一系列的美術輔導課。
據介紹,從2002年起,洞頭區開始發展漁民畫,10多年來,陸續培養漁民畫作者100余人,其中80余人為洞頭群漁民。漁民畫更是參加各項展覽20余次,其中,100余件作品在國內、浙江省、溫州市獲獎及發表。
許愛花是洞頭一名頗具才氣的漁民畫家。2012年,她的作品《網網花兒開》入選“鄉土丹青畫中江南”2012年長三角地區中國農民畫聯展,并被收藏于上海三民文化博展館。在2016溫州國際時尚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許愛花的漁民畫作品《洞頭漁水擁舟萬里行》更是獲得文博會文化創意金獎。
許愛花是土生土長的洞頭人,從小吹著海風長大,對于當地的風土人情、漁民文化可以說是了如指掌。談起與漁民畫的緣份,許愛花說,“我第一次看到漁民畫的時候非常驚訝,因為好奇便加入了培訓班?!?br/> 在此之前,許愛花根本沒拿過畫筆,因此手法很笨拙。但現在,她已然能一氣呵成完成一幅畫作,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都能成為她筆下的素材。
和許愛花的作品一樣,當地的漁民畫作無時無刻不透露出濃濃的海洋風味。這種真實淳樸卻又不失創意的作品,顯得大拙而巧,大俗而雅。
記者了解到,現如今,洞頭區每年或者隔兩年都會舉辦一屆漁民畫作展覽,目前已經舉辦過八屆。洞頭漁民畫,已然成為一朵獨具海洋文化特色的藝術奇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