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區古老黑陶的文化傳承“路”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9-25]
青海班瑪9月23日電 (孫睿)“取土、曬干、粉碎、和泥、打磨、捏制、發酵、火燒、熏黑、拋光、成品,這就是藏族古老的黑陶工藝制作的完整流程?!鼻嗪J」宀刈遄灾沃莅喱斂h的藏黑陶制作藝人果洛謝格太23日向記者介紹。
當日,由青海省網信辦組織開展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采訪團一行走進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文化產業園區,在果洛謝格太的黑陶制作坊里,記者看到,他所制作的黑陶器型不大,大多光面沒有紋飾,造型古樸端莊,有一種以青稞穗為紋路的,是傳統花紋樣式,看起來特別親切。
藏族古老的黑陶工藝已有上千年歷史,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手工制作方法。班瑪黑陶種類繁多,有壺、燈盞、罐、壇等,既是藏族人的日常用品、工藝品,又是當地藏族的宗教文化活動必不可少的信仰用品。
果洛謝格太是家里第四代制作黑陶罐的傳承人,也是目前青海省為數不多的藏黑陶制作藝人之一。2014年,在班瑪縣政府的扶持下,謝格太為了能更好地傳承這門手藝,還注冊成立了公司,并召集當地精準識別的貧困牧民來學習藏黑陶制作手藝,如今公司的貧困牧民每月收入能達到1800元錢,隨著班瑪縣的旅游發展,黑陶已成為各地游客爭相購買的傳統手工藝品,也成了當地牧民的致富門道。
果洛謝格太介紹,黑陶制作過程都是原始手工制作,用土來自班瑪縣燈塔鄉山,要經過取土、曬干、粉碎、和泥、打磨、捏制、發酵、火燒、熏黑、拋光等工序。整個過程里有些配方和燒制方法只有自己掌握,因為那是爺爺傳下來的?!鞍喱數暮谔针m然看起來表面不很光滑,但不容易炸裂,1800度的高溫灸燒也沒事,這是因為燈塔山上的土質里面礦物質含量較高,這樣的泥土不會很細膩,所以燒好的陶罐表面看起來略顯粗糙,不過結實、耐高溫?!?br/> “以前藏族人使用黑陶罐十分普遍,裝酥油、青稞、盛水、燒水、做飯都是它,如今隨著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牧民們都不用它了,我就做些工藝品?!惫逯x格太說,他希望能把黑陶制作的手藝傳授給更多的人,讓藏族古老的黑陶工藝文化能繼續傳承下去。
班瑪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局長扎西表示,黑陶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對研究藏族文化歷史也具有很高的價值。未來會把黑陶作為藝術品繼續傳承下去,同時將要把黑陶打造成班瑪特有的旅游產品,讓更多的人了解黑陶。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