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古人寫字好看 原來是筆尖上有秘密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7-06



    學習書法以來,小豫和很多人交流時,大家都會有個問題:為啥古人寫的字這么好看,而且今人寫字為啥永遠超不過古人?

      這里面的道理,可能與古人的執筆或用筆技巧有關系。今人臨帖只能看到碑帖上整個字是什么樣的,卻看不到古人是如何結體、構字的。古人寫字時,一筆一劃、前后顧盼、游絲引帶是如何完成的,也是無法得知的。

      不過,好在古代的書畫給今人提供了線索。仔細觀察古人繪制的圖畫,你會偶然發現古人是如何執筆的。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小豫偶爾聽到一位書法家說,古人寫字之所以這么好看,是因為筆尖上有秘密。因為古人寫字時一般只用筆尖蘸墨,筆毫的根部是沒有墨汁的。

      初步一想也對,筆豪短,可能更好控制筆勢。但是小豫臨習時發現并非如此,長毫寫字,只要功夫、碗力用到,也能寫出好看的字。

      那古人為啥只用筆尖蘸墨呢?有可能是畫家在創作時失真了?估計可能不大,因為古代畫家觀察生活的功力可謂精到細致,不太可能畫錯的。

      后來,看到書法家孫曉云女士寫的一本書,上面對此有過專門論述。

      孫曉云說,先秦至漢的筆毫皆為兔毫,是兔箭毫,是指秋季狡兔脊背上的兩溜硬毛,也叫紫毫。毫硬則挺,挺則有彈性,有彈性才適合于轉筆。

      到了唐代,許多動物的毛都用來做毫,如麝、貍、馬、鼠、狐、雞以及人的胎發。盡管如此,兔毫仍然是首選,保持著正宗。宣州兔毫所制的紫毫筆,選料精細,制作講究,當時價值如金,成為“貢品”,大受文人墨客贊揚。

      宋代書家大抵仍用兔毫筆。黃山谷、蘇東坡推崇的宣州“諸葛筆”,主要以兔毫中上乘者——紫毫為主。狼毫還是清代從朝鮮傳入的,我們現在倒是普遍地在用。

      她說,記得很小的時候,所用的“大楷筆”、“小楷筆”皆是羊毫。我母親叫我只將筆毫泡開三分之一,僅用筆尖上的毫。我母親說,她小時就是這樣用毛筆的,那時的上輩人都是這樣教的。

      孫曉云后來翻看明代董其昌、查士標以及明末清初的一大批書畫家的墨跡時,總是見他們大約寫四五個字墨就枯了,再蘸墨。這往往是由于小筆寫大字之故,但見他們筆畫圓潤、飽滿,完全不像是尖小的筆所書。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像我媽教我的那樣,用較大的筆,只泡開筆尖用。

      董、查的年代,羊毫筆已經十分走俏,由于沒有硬筆心,筆毫完全泡開會癱軟無力,如若只泡開筆尖一點,上面三分之二的筆毫由于是用膠裹牢,實際上起了硬筆心的作用。因為是較大的筆,如若又是羊毫,所以筆畫柔和、圓潤。嘿,這正是純羊毫的軟筆當兼毫用的絕好辦法。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為了轉筆方便美觀嗎!

      綜上所述,小豫認為,如果是初學者,確實不妨可以筆尖只蘸一點磨,毛筆不要全部泡開。等到功夫到家后,再全部泡開,鍛煉筆力、腕力。畢竟,古人的做法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又不能盲目照搬。因為小豫發現,古代書畫中,也有不少顯示,筆墨是浸滿整個筆毫的。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