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潘鴻海:做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油畫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4-28
    踏入潘鴻海的工作室,這位身著綠色針織衫、黑色運動褲的白發老人正在專心創作著??蛷d里擺放著的是他近期創作的畫作:在橋邊洗衣的女子、田間放養的鵝群、水中游弋的魚群,靜謐的鄉間小路……記者即刻被如此“接地氣”的美景深深吸引……

      人物名片

      潘鴻海,中國二十世紀中葉浪漫寫實藝術家代表人物之一。1942年生于上海。1962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附中,1967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歷任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記者、美術編輯、編輯部主任、副總編,《富春江畫報》負責人、浙江畫院院長?,F為浙江文史館館員、浙江畫院名譽院長,獲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孜孜不倦 立志做一名“中國油畫家”

      1942年,潘鴻海出生于上海梅隴古鎮,在讀小學時教美術課的是一位從日本回國的老師,而潘鴻海最早接觸到的美術繪畫,就是這位老師書架上擺放著的《世界美術全集》,“那時候一放學我就去老師的書架上翻看,”潘鴻?;貞浀?,“朦朦朧朧的印象中,我想,這就是美術了?!?br/>
      出于對藝術繪畫的熱愛,在讀初中時潘鴻海一直都是班上黑板報報頭畫的“一把手”,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幸運的,碰到了好的老師,遇上了好的時代,美術潛力得到了很好的發揮,“美術老師的教導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素描,什么是繪畫?!?958年潘鴻??既胝憬佬g學院附中,1962年考取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并在杭州學習、生活,“從中專到大學的十年,讓我由一個農村孩子變成了一個熱愛學習、成績優異的好孩子?!?br/>
      從美院畢業后潘鴻海進入出版社工作,在《工農兵畫報》擔任美術編輯。他很熱愛那份工作,并持續做了20年之久,在那期間創作的水粉畫《魯迅》、油畫《又是一個豐收年》、連環畫《歐仁·鮑狄?!罚ň献鳎┑茸髌?,持續三年在全國各地的雜志、報刊上刊登。這也讓當時30多歲的潘鴻海早早成名。

      每每回想起在出版社的那段日子,潘鴻海都感觸頗深:每天有大堆的信件要拆開閱讀,因此可以接觸到各種新鮮的、不同種類的畫作;畫連環畫時,藝術語言是可用國畫、油畫等多種形式來表達的……大量的編輯工作讓他深有體會:“一是作為畫家,我們要畫些什么畫,老百姓最喜歡看的是什么畫,什么樣的畫讀者能看懂,使讀者和作者之間能夠相互交流;二是我能了解到全國畫家在畫什么,追求什么,”這些經歷使他的繪畫理念逐漸趨于成熟,對他之后的藝術道路影響深遠。

      1983年,潘鴻海應邀在美國芝加哥講學訪問,作為其好友的畫家陳逸飛曾勸說潘鴻海留下來,可是他執意選擇回國,潘鴻海說,“我是中國人,我的家在中國,我要做一位中國油畫家?!甭犕甏朔硎?,陳逸飛說的一句話讓他至今印象深刻:你這也是一條路。

      畫老百姓看得懂的作品

      江南水鄉風情成為畫風

      在從美國回來的飛機上,潘鴻海一直思考著一個問題:畫家不管學什么繪畫類別,最終究竟會落實在哪個類別上?這是當時乃至現在擺在他面前的一個難解的課題,“作為我自己來說,我選擇畫我自己喜歡的畫?!迸锁櫤T谟彤媱撟鞯耐瑫r也堅持國畫創作,他認為:油畫創作在向國外學習的同時,中國有更深的藝術傳統值得學習。他用不同的工具、材質分別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他的油畫作品有著根不離土的情懷,落地生根的扎實;而國畫卻帶有裊裊的縹緲之意,極具趣味靈性。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樣的詩句總能把人們的思緒牽到江南美景中。在潘鴻海的筆下,兒時的爛泥路,記憶中的小橋流水、古鎮小城無不透露出他對故鄉的熱愛之情。他的畫作極富江南水鄉民居的風貌與特色,如詩亦如畫,且別有一番韻味。

      “江南水鄉是我的藝術語言?!倍嗄陙?,他一直選擇江南水鄉的風土人情作為自己創作題材的母體,對江南水鄉情有獨鐘。在上海、蘇州、杭州這樣獨具藝術氣息的環境下成長,潘鴻海認為自己畫畫就是在編織自己兒時的記憶、兒時的夢。他對于畫畫的真誠,全在畫面中體現。他認為對藝術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真誠地從本質、從內心深處挖掘,讓藝術氣息感染人。

      藝術創作沒有國界,美國的藝術評論家和廣大觀眾都很喜歡潘鴻海的油畫。他的作品涵蓋了對上一輩人的生活場景的記憶,大到良渚文化小到江南風景,哪怕是一條小路、一棵樹、一條河,江南的人和風景都深深地刻畫在他的腦海里,并在他的畫作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潘鴻海的畫作時新而“接地氣”,正如其人:如今年逾八十的他,最近還學會了使用手機軟件微信聊天,這正是對于新鮮事物的孜孜追求。在與潘鴻海的交談中,也不難發現他的幽默風趣,時不時地“語出驚人”,一些有趣的故事片段也由此誕生:當年從美國回國時他帶回的東西足足三大箱,記者猜想是繪畫所需的顏料、工具,潘鴻海哈哈大笑著說:“還有尼龍襪啊,這些可都是當時的時鮮貨!”

      畫中國的油畫

      讓油畫在人們心中生根

      “畫癡”,這是很多人對潘鴻海的印象。畫中國的油畫是多年來潘鴻海在追求的目標,他一直在默默耕耘著,“我要畫中國的油畫,如何做中國的油畫家,特別是江南的油畫家,也是我直到今天為止始終在追求的夢,我一直完善、在思考?!迸锁櫤Uf。

      “要畫出中國的油畫談何容易,因此我們要不斷學習?!彼驀鈧鹘y學習,吸收西方傳統?!坝彤嬎囆g源于西方,這是國外的傳統”;他向中國傳統藝術學習,平時畫國畫、熟悉詩詞、練習書法,他著迷于金石篆刻,而收藏古玩、文物也是他的興趣之一,“要畫畫就要了解中國歷史”,他向現代生活學習,與時俱進、跟隨時代的腳步……“這樣的相互融合形成自己的東西,這是一個藝術家存在的意義?!迸锁櫤Uf。

      “中國有中國的審美,要畫中國的油畫,就必須要接受中國的審美?!彪m然對藝術的審美要求不同,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但美是共通的,這就逐漸形成了潘鴻海把油畫變成老百姓喜歡的藝術形式、畫老百姓愛看的油畫的追求。

      做人民藝術家,讓藝術為人民服務。2015年擔任杭州油畫院院長至今,潘鴻海對未來的油畫發展有著長遠的設想:“全國的油畫院不多,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愛西方藝術,喜愛油畫。無形中,油畫被廣大的中國老百姓接受?!迸锁櫤Uf,“我們將那些熱愛油畫的人組織起來,培養新生代的油畫家。杭州市文聯對油畫這一塊很重視,這是一項公益事業。讓油畫藝術在人們心中慢慢生根、把杭州油畫做出成績,這也是我們共同的心愿?!?br/>
      如今,潘鴻海仍把畫畫當做自己生活的全部,他很珍惜自己擁有的時間,希望能抓緊時間多畫一些:已投入三年創作時間的巨型油畫《良渚文化》,是將東方題材江南水鄉、玉文化與西方油畫相互融合,對中國傳統文化、浙江良渚美景的獨特呈現;描繪著100多年來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龔自珍、章太炎、王國維、馬一浮等一代文化名人形象的《國學大師》,展現出為時代畫像,為人民創作的“百年追夢”精神……

      在藝術的道路上永不停歇,畫中國的油畫,做中國的油畫家,潘鴻海始終真誠而執著。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