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陸維釗:奠基高等書法教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6-04-07
    陸維釗先生是中國現代高等書法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籌備并組建了中國第一個書法篆刻科,為當時全國藝術院校中唯一書法篆刻專業,七十年代末又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招收書法篆刻研究生,開創“一枝五葉”的書法大局。陸維釗也是當代著名的書法大師。他數十年專攻清詞,精于古文,而年屆六十后始以書法著名,晚年獨創“非篆非隸,亦篆亦隸”的“蜾扁”書,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而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臥薪嘗膽 在文史學問中的書畫創作突圍

      其實,陸維釗從事文史詞章之學,早年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王國維先生助教,后在上海學習清詞,后來又在杭州大學中文系做教授。對于書畫,他一直當做業余愛好,是六十多歲到了浙江美院才出名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畫大師潘天壽在杭州一畫廊看到一幅陸維釗的山水畫作,覺得畫非常好,尤其是上面的書法、題跋文字和內容都很不錯。潘天壽認為,像陸維釗這樣的人才在高等美術學府很需要,便特地聘陸維釗到浙江美院兼課。浙江省書協副主席、陸維釗研究委員會主任白砥教授分析說,深厚的國學功底,加之其在書法創作上碑帖兼融,獨具風格,既見傳統又不乏創新的思路與實踐,應是潘天壽對其賞識之處。因為在同時代書法家中,學問好的還是很多,如沙孟海先生;詩書畫印皆擅的有已在國畫系任教的諸樂三先生等;帖學技巧精能的有朱家濟先生等,但都不在潘先生對科主任的最理想考慮之內。正是潘先生對中國書畫藝術寄予的厚望,才慧眼識中陸維釗。因為,相比于同時期其他書家,陸維釗的涉及面最寬(篆隸草真皆能,碑帖不偏),切入歷史與時代的風格性最強(不只是作為一個一般書法家寫寫字,而具有擔當精神),藝術的形式探索意識最重(篆書扁寫,篆隸相間,碑帖相融,在強化筆墨的同時極富空間感)??梢哉f,陸維釗的書法創造意識與審美意識與潘天壽不謀而合。

      1960年,潘天壽又與杭州大學商量,將他調入任專職的古典文學教授。浙江美院于1961年呈報文化部,申請在中國畫系設置書法篆刻專業。1962年得以批準,成立了以潘天壽先生為首的籌備組,并委托陸維釗為書法篆刻科的科主任,進行具體籌備事宜。196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從此,陸維釗先生便成了當時我國唯一的書法篆刻專業的專職書法教師,成為我國書法教育史上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對后來書法教育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在前后二十年的書法教育中,當時所招收的本科生,以及七十年代末招收的書法篆刻研究生,畢業以后均成為書法篆刻事業的接班人,成為當今書壇實力派人物的中堅。

      陸維釗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轉入書畫領域,并不是說他從六十歲才開始學書畫。事實上,他從小即開始了對書法、中國畫的臨摹和創作。最早可查的陸維釗書畫作品,是作于1916年的書作《杜白作寶盨》,也就是說他十八歲時,在專攻文史、詞學之際,同步開始了他的書畫生涯。陸維釗的學生陳振濂教授認為,陸先生的兩位老師王國維和葉恭綽,在文學、史學上均為一代泰斗,滿腹詩書,自然延續傳統的學問觀,經史子集是正宗學問,而書畫篆刻是雕蟲小技,是余技——與經史學問的可以治國平天下相比,詩賦已是“小技”“余興”,而與詩賦詞章相比,書畫更是“小技”“余興”了。因此,他們即使發現了年輕的陸維釗在書畫方面的天才,大抵也不會采取十分鼓勵的態度。陳振濂說,“在視書法為余技雅玩的文史學問包圍中的藝術創作的‘孤軍’,但臥薪嘗膽、甘于寂寞,這就是六十歲以前陸先生的真實寫照?!?br/>
      意氣風發 走上“科班”書法教學和創作之路

      陸維釗是當代著名書法大師、學者、書法教育家。若從他藝術生活的發展軌跡來看,先是一位古典文學教授、學者,而后是一位書法教育家,最后是晚年變法而成為一代書法宗師。潘天壽的鼎力推薦,六十多歲的陸維釗才走上了專業的書法教學、創作之路。

      陸維釗來到藝術學院,終于可以放開手腳在藝術上大膽探索、努力創作,這是年逾花甲的陸維釗做夢也想不到的人生際遇,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幸運。正是有了這樣一次命運的轉機,他意氣風發,重任在肩,上攀當代書法大師的輝煌。然而,除了潘天壽以外,恐怕很少人理解陸維釗。書法向來沒有進入高等教育,從無到有,陸維釗要面對一大批復雜的建構工作,更難的是要改造一代人的思想——書法不就是寫字嗎?它有什么大學本科和研究生教學?不但外專業的藝術家有此誤解,本專業的書法篆刻教師也未必無條件擁護“科班教學”的真實含義。許多人聽說過,當年書法科的個別課程教學計劃制訂太籠統,而被潘天壽打了回票要求重做的事例。

      于是,陳舊的傳統師徒授受式的教學習慣,與陸維釗嚴格的教學規范和要求之間,必然產生沖突。而潘天壽的“打回去重做”的態度,正是對陸維釗強調刻板、強調規范、強調學科性和教學法的最有力的支持,潘天壽和陸維釗都是在創作上開一代風氣的泰斗大師,同時他們又都是深諳精通藝術教育并有著新思維的杰出教育家。許多著名的書家,也在帶徒弟教學生,但與陸維釗所倡立的規范的高等書法教育一比,馬上顯示出其簡單、業余、缺乏標準與階段規定,還有方法的弱點來。他所倡導的高等書法教育的規范與觀念提示,作為一個比較基點和標桿,界定出了書法走向未來、走向新途的基本要求和各種可能性。這告訴書法界,在業余心態作為傳統的習慣立場之外,還可以有一種更為科學、更嚴密、更具有檢測價值也更量化、更客觀的科班意識,而這種科班意識,是具有開創性的,代表著一股新興力量。

      “在藝術上要有傳統基礎,創作上應有個性激情?!标懢S釗青年時期對真草隸篆行各種書體都曾有過廣泛的臨寫,基礎深厚,樣樣皆精。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記得有次去他家,陸維釗正在書架上找書,順便取出一函線裝書,并指出書正面切口處的題頭說,“這是我二十歲時寫的?!眲⒔舆^一看,大為驚嘆,字小若蠅頭,近似歐書小楷,筆筆精到有力,一絲不茍。他在大學學的是文科,畢業后一直在大學擔任文學教師,其詩文均屬上乘,比一般的書畫家有著更多的國學根基。所謂“個性”和“激情”,并非毫無基礎、毫無準則的放肆,而是表現為心平氣和、輕松自如的境界,這種境界需要平時對傳統基礎的深入認識,風格特征、形式技巧以及對所書寫題材的理解、領悟,使主客觀極佳地融合為一。陸維釗曾說,“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倍詠y涂狂怪為“創新”的,他認為這是惡習,是歧路。

      非老筆不能到 開創“非篆非隸,亦篆亦隸”的當代“蜾扁”

      陸維釗七十歲后,逐漸形成了他最具個性風格的“陸氏新書體”——“非篆非隸,亦篆亦隸”的“蜾扁”書,兼取草書氣韻,縱逸奇拙,老辣勁健,蒼穆靈動,風貌獨具,都表現出一種磅礴的氣勢。奇險而又傳統的結字,變化豐富的用筆用墨技巧,反映出他豐厚的學養以及恣情縱勢、滿懷激情的藝術家氣質。

      對于陸維釗的書法藝術成就,沙孟海曾經有過中肯的品評?!瓣懴壬欠N介乎篆隸之間的新體,他自稱隸書,我認為字形固然是扁的,字畫結構卻遵照許慎說文而不杜撰。兩漢篆法,很多逞臆妄作,許慎所譏‘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之類,不可究詰。陸先生對此十分講究,不肯放松。篆書家一直宗法李斯,崇尚長體。前代金石遺文中偶有方體扁體出現,宋人叫做‘蜾扁’,徐鉉、吾丘衍等認為‘非老筆不能到’。我曾稱贊先生是當今‘蜾扁’專家,他笑不答,我看他是當仁不讓的?!辈⒎Q贊陸維釗的真行草書,“綜合披覽,使人感到純乎學人手筆,饒有書卷清氣。無論大小幅紙,不隨便分行布白,有時‘真力彌滿’、‘吐氣如虹’,有時‘碧山人來’、‘脫巾獨步’,得心應手,各有風裁?!?br/>
      陸維釗的畫,關注的人似不多,世人都以書法家視他。但書法的赫赫業績,并不能掩蓋他作為畫家的絕世豐神。其實他在杭州大學任教時,在小圈子里他的畫比書法更有知名度,他是山水、花鳥兼長,而且傳世之作甚多。陳振濂說,陸先生于山水畫更嫻熟、靈動于花鳥畫。正是有著對碑學和篆隸的雄強氣度的把握和精湛的點畫功夫,陸維釗的山水畫并不僅僅是票友,而是有著相當的專業造詣。在技法上,他省卻了許多畫家的職業化的勾皴點染程式,以最簡略的理解與清晰的把握,把山水或蘭竹表現得風神楚楚,省卻了精工入微的細部刻畫,以筆墨韻律展示畫面節奏,正是文人畫的高境界。一位中國美院的山水畫教授曾感慨地說,“我一輩子專攻繪畫,卻反不如陸先生隨手幾筆來得韻致高潔;畫不過他,是因為學問修養上的不足?!?br/>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