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莊漢墓近又發現3座陪葬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02]
動物陪葬坑經鑒定主要是家畜類,包括羊、兔、狗、豬、未成年小豬等本報訊 濟南洛莊漢墓經1999年夏和2000年一年的搶救性發掘,共在主墓室周圍發現陪葬坑和祭祀坑33座,出土各類文物3000余件。特別是一套19件編鐘和6套107件編磬的發現,創下了漢代考古的新記錄,而陪葬坑和祭祀坑數量之多和分層埋藏的現象,更屬漢墓考古中的首次發現,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洛莊漢墓也因此被評為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玻埃埃蹦?,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組成了新的考古隊,按照工作計劃,開始全面鉆探調查清理主墓室周圍的遺跡,并將部分封土去至原漢代地表,8月下旬在東墓道南的10號陪葬坑南側,發現一座南北向的大型陪葬坑,編號34,開口于第三層。11月上旬分別在西墓道的西側和北側發現兩座祭祀坑,分別編號為35和36。其中,35號坑位于26號坑西南部,開口于第二層;36號坑位于16號坑西部,28號坑北部,開口于第一層。此外,還在東墓道南北兩側新發現多處柱洞遺跡,在封土東約200米處發現一條南北向的溝,因未解剖,內涵不清。
?。常刺柨影l現于10號坑入口處的南側,北距東墓道約20米,南北向,入口朝北,開口于漢代原地表??有闻c以前發現的陪葬坑在構造上完全相同,平面呈“凸”字形,入口處較窄,下挖臺階,立柱封門??娱L25、寬1.9、深1.8米,坑底四周鋪設木地龍,并在其上每隔1米多立一根柱子,其上用橫木相連,圓木密排封頂??觾裙舶l現各種完整的動物骨架110具,其排列特點為:北半部分放置的骨架較稀疏,中部漸密,南半部分達到非常密的程度,這是因為這一部分的動物骨架并不是一層,從目前堆積情況看至少有兩層,因此動物骨架的數量應該不止110具。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袁靖博士和山東省博物館張生等專家的初步鑒定,這些動物主要是家畜類,包括羊、兔子、狗、豬、未成年小豬等。這些動物均為殺死后整體埋葬,北部和中部主要是羊和兔子,南部以豬為主,其次可見少量狗骨架。發現的羊有的有角有的沒有,年齡均屬成年體。豬的個體較大,一開始發現時,因其均有外突犬齒,頭骨最長的達40厘米,以為是野豬,后來經鑒定才確定為家豬。
有意思的是,在坑南部的北側發現了兩個裝動物的木籠子,從保存較好的一個可知,其長180、寬47厘米,用豎圓木條插成,里裝有小豬和兔子。從籠子里的動物姿勢和出土狀可以看出,這些小東西擠在一起,互相疊壓,看樣子像是被活埋的。
?。常刺柨拥陌l現不僅為洛莊漢墓陪葬坑的種類增加了一個新的類型,而且對于進一步認識漢代隨葬品的種類也有很重要的價值。洛莊漢墓在3號坑內曾發現大量豬羊的“肘子”肉,而34號坑則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肉坑”,數量之多令人驚嘆。這種埋葬動物的現象,使我們想到了漢景帝陽陵中發現的大量陶塑家畜的情況,二者相比可知有共同之處。
?。常堤柨游挥谖髂沟赖奈鱾燃s8米處,通長4、寬約1.8米,出土陶甕2件、帶蓋陶壺9件,還有雞、魚、羊骨等。尤為重要的是,在該坑內發現了一枚“呂大官丞”的封泥,為確定墓葬的年代和墓主身份,提供了新的證據。9件陶壺的發現在洛莊漢墓中還是首次,豐富了陶器的種類。
?。常短柨游挥谖髂沟赖谋辈?,16號坑的西鄰。東西長5、南北寬3米,通道向西??觾入S葬物品分三層放置,每層用木板搭成平臺。第一層為木俑、木馬之類,全部朽完,只存痕跡。第二層為泥俑,其中北部為樂舞俑,分為直立和跽坐兩種,均為帶胡須的男性,還發現有木刻小編鐘和泥質架子座以及2件未知器座;南側為武士泥俑,因板朽幾乎全部斜倒于東側。第三層亦分為兩部分,北半部為3件陶罐和1件陶盆,盆內放豬骨一塊;南半部為整齊的武士泥俑方隊。最底層也鋪有木板。
至此,洛莊漢墓已在主墓室周圍發現陪葬坑和祭祀坑36座,2001年雖然沒有重大發現,但新發現的3座坑也進一步豐富了洛莊漢墓的內容,特別是動物陪葬坑這樣的遺存不僅對研究漢代的埋葬習俗有重要價值,而且對于研究家畜的進化史也是難得的一批好資料。
房道國 高繼習 郭俊峰 劉 劍 中國文物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