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當代水墨:梳理家底好過全盤西化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0-31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張江舟——

    水墨畫家應好好研究傳統寫意精神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美術界有過全盤西化的歷程,這對中國當代水墨在中國的發生、發展絕對起到了一定作用。今天,當代水墨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具備了一些優秀的品質。所以,當代水墨更需要的恐怕是在學習西方之外,好好研究傳統,把自己的家底搞明白,才知道自己缺什么、要什么,不能再盲目地像三十年前那樣全盤西化。

    何謂“當代水墨”?其實這個概念的邊界一直很模糊。我的定義是這樣的,中國繪畫作用于當代中國畫的有兩支傳統:一支是從唐、宋、元、明、清延續下來的“文人畫”傳統;另一支是上世紀初葉,由徐悲鴻、蔣兆和引領并伴隨著新文化運動發展起來,借鑒了西方相對嚴謹造型的寫實性水墨人物畫,這個我們稱之為“新傳統”。以這兩支傳統的價值體系為坐標,與其在精神文脈、筆墨樣式、形式語言上都不同的,我稱為“當代水墨”。

    按如此界定,那么當代水墨在這三十年來取得的成就是很大的,它具備了兩點優秀的品質:一是有著非常強烈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無論何種藝術,既需要繼承傳統,也需要探索新的方式,表達當代人的感受,尤其是對當代人的情感、生活狀態,對都市化中出現的大量問題,當代水墨都有所涉獵;二是表現出對當下社會問題、文化問題的關注,有著極強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擔當。這點我非常欣賞,如果藝術沒有擔當、不講責任,往往會流于兒戲。我常說繪畫有兩種:一種是有眼緣的繪畫,看了很舒服,覺得很漂亮;一種是有靈魂的繪畫,像當代水墨多數就可歸入此類,通過對一些當代問題的涉獵,來闡明藝術家的基本文化立場。不能不說,今天中國畫價值多元、形式多用的局面出現,跟當代水墨的一些探索是分不開的。

    當然,當代水墨的發展也伴隨著各種爭議,有人認為其是用筆墨對西方當代藝術進行翻版,甚至將之列為殖民文化的一種。所以,現在大量從事當代水墨創作的畫家,不愿意說自己受了西方現當代藝術的影響。也的確,中國傳統繪畫中有很多現代性的基因,我們完全可以從當中尋找到一些適合于當代表達的部分進行放大,這樣,當代水墨也更能體現出自己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精神。特別是寫意性,在我看來,可謂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無論繪畫、詩歌、音樂、戲曲,都自始至終貫穿著寫意精神,這無疑值得當代水墨畫家們好好研究。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卡通一代”創始人 黃一瀚——

    不與西方碰撞 水墨難有創造

    中國的當代水墨在今天整體需要什么?我認為是西化,是在觀念上跟西方接軌,勇敢參與到生活當中。這樣,當代水墨才可能被國際藝術界接納。

    我是做當代藝術出身的,從“八五”思潮到現在,也算是走遍了全世界,參加過無數當代藝術展覽,看到中國水墨基本被排斥在外,因此一直苦苦思索這一問題。我發現,中國水墨是非常獨特的,筆墨功底往往需要二三十年的磨煉才能有成,這使得從事該畫種的藝術家,對西方特別鮮活的藝術形式接收得很慢,甚至非??咕?,連看都不想看一下。因此,當代水墨常常出現一種惰性,大家始終只在元、明、清的繪畫傳統中打轉,這又如何能找得到新鮮的血液呢?所謂的一變再變,也不過是空空空、儒道釋,跟社會變革、民生變革這些激烈的社會現象無關。

    而西方當代藝術的眼光,已經達到極其敏銳的高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有觀念。這觀念指的是從人性、從社會問題中找到一個世界美術史上還沒有出現的切入口,畫家將其定格、鞏固為一種藝術形象,再通過相應的筆墨表現出來。而這也是當代藝術和現代藝術的最大區別——當代藝術一定要盡量參與社會。譬如“卡通一代”,就是看到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一種后人類文化、商業文化對個體的影響,以此為切入點深挖進去。作品的表現手法,也跟西方后現代藝術觀念很吻合。后現代藝術的特點就是綜合,我的技法也是糅合的過程:中國畫的顏料借鑒了廣告畫的色彩,經過電腦合成處理后再轉換成筆墨,使得畫面既寫實又不真實,具備了現代感。

    從當代藝術觀念的角度來看中國水墨,就會發現大多數展覽,其作品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患有“貧血癥”,僅僅靠唯美生存,沒有觀念,也從不深挖社會的大動脈。所以,我認為當代水墨應該改革、開放,整體西化,迎接當代藝術的“入侵”。假如畫家們都能吸收西方的觀念,當代水墨作品才可能真正走進世界美術史。對此,西方美術界有一個雷打不動的原則,就是強調作品在觀念、技法上有原創,如果原創性不足,作品可以進高級畫廊,卻進不了美術館。這是一桿相對公平的秤。

    今天,中國油畫經過向西方的深入學習,藝術家們漸漸感到不滿足,反過頭來開始考慮民族化,這樣確實可能大有文章可做——油畫家們站在了西方的高度來審視傳統,就會懂得應該抓住哪些、拋掉哪些,真正做到揚棄。中國水墨沒有經過這樣一個慘烈的跟西方藝術碰撞的過程,沒有勇敢參與到生活中去,怎么可能知道民族傳統好在哪?做不到披沙瀝金就只好在古人那里隨便撿點舊東西,渾水摸魚。西化,說到底就是“補課”,目的是為了創造。

    當年,在“文革”以后,吳冠中先生提出了形式就是美,這是補課到了抽象主義,而我希望將水墨推進到當代藝術,這無疑是一個更巨大的命題。當補到差不多時,很多水墨畫家可能已經老了,但就這一畫種的未來而言,惟其如此,方有起色。



    藝術家 魏青吉——

    當代水墨探索不應非東即西

    當代水墨創作,不論是西化還是民族化,其實都是藝術家個人的事情,我不太主張非東即西這種一分為二的說法,也不太喜歡用西化這個字眼,而更喜歡用藝術形式和語言的轉化來表達。因為藝術最重要的還是做真實的表達,也就是說要正視我們生存的現狀。盡管我們當下整個社會結構、生存環境、文化語境都在發生改變,實際上也就是西方化的過程,但傳統的、過去的遺存也并非就會被連根拔起,沖刷得蕩然無存,這實際上是一種雙重的存在。

    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本身就是向西方學習的,并且我們所接受的教育也是西式的,跟中國傳統的教育已經相去甚遠。因此,整個社會已經不可能再出現以前的文人士大夫階層,再過分強調傳統,已很難找到依托。中國歷史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處于封建社會的農業文明,很多朝代都處于一個系統中,藝術語言的變化不是很大。我們現在社會形態的轉變是巨大的、裂變式的,文化藝術的改變也必然是巨大的,一定會導致藝術語言上的轉型。

    但當代水墨是否就必須完全西化?對我而言這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當然,水墨語言的轉換是必須的,但水墨作為一個本土的藝術方式,骨子里的就是東方的基因,血脈、文脈以及文化價值觀等,始終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藝術家的個人創作。我一直認為,傳統是一種精神的流動體,不是某種凝固的樣式,就像中國人穿了西裝,也仍然是中國人。因此,在這樣一個文化混雜的時代,當代水墨畫家所做的其實是一種復雜的藝術實踐,不可能簡單地一分為二,在這樣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只有正視傳統,又正視西方,從自己的認知出發去研究、探索,在學習中梳理,最終所要達到的其實是與傳統和西方的雙重差別。

    總而言之,二元對立論在很早以前就被討論過,當代水墨畫家不必再糾纏于這個問題,應該以開放和自信的態度回到創作本身。石濤說過,“筆墨當隨時代”,時代轉變了,我們需要在創作方法論和藝術語言上做出轉變,但不是為了轉變而轉變,我們應該做的是既要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又要符合這個時代特征的真實表達。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