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北京寫生專題展亮相 回溯首都人文景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8-11]
進入北京畫院美術館,映入眼簾的“北京寫生場景”可謂是一場視聽盛宴。由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和北京畫院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南風北采———關山月北京寫生專題展”正在舉辦,展覽中采用以作品與實景照片及文獻對比的形式,并配有微信語音導覽,觀眾可以通過掃描每幅作品標簽上的微信二維碼,深入了解作品更多的背景知識,再加上大型電子互動觸摸屏的“寫生地圖”,生動地展現了關山月寫生的視野、技法、理念以及時間感,力圖展示當時中國畫轉型時期的成果。
關山月(1912—2000)作為嶺南畫派的代表性藝術大家,也是新中國建國初期“新國畫”改革的重要踐行者之一。他努力將“現場寫生”作為探索中國畫轉型的重要途徑,以此表現新中國之圖景。關山月于1954年、1956年兩赴首都,創作的寫生作品都以寫實的筆墨描繪了北京公園及京郊的景致。同時期,李可染、郭味蕖、何鏡涵、徐北汀、陶一清等藝術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一題材作為那個時代藝術探索的載體。作品既回溯了20世紀50年代首都的人文景觀,又展現了建國初期新文藝背景下國畫家們的思考與創作,以及美術家們對首都新生活視覺形象的敏銳觀察。觀看這些作品時,觀眾可以親身感受那一時期藝術家的良好創作心態以及對新中國的美好憧憬。
此展是“文化部2014年全國美術館精品展出季項目”之一,同時,作為全國首批九家重點美術館之一的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和北京畫院美術館,此次合作可謂強強聯合。展覽共展出關山月北京寫生作品22幅以及北京畫院所藏同時代畫家北京題材作品4幅。同時,展覽還在展廳一樓專辟了觀眾互動的推廣教育區,搜集了1950年代的游園圖、明信片、書籍和畫報等,力圖還原1950年代北京的現場、記憶、文化氣息和歷史語境,讓觀眾在模擬的語境中體會藝術家的心境和藝術家創造出的意境。
此次展覽11日結束后還將移回到深圳,在關山月美術館長期陳列展出。(佳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