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美協發現上百幅名家真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3-19]
貴州省美術家協會日前披露,這個協會在清理庫存畫作時,意外發現120多幅美術大師的精品真跡,其中有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畫界泰斗之作,齊白石的作品有11件之多。
貴州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李昂說,這次清理了182件藏品,經貴州省國畫院等美術界人士初步鑒定,除50多件為榮寶齋等的仿制品外,其余均為真品,其中126件為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潘天壽、吳昌碩、李可染、傅抱石、豐子愷、黃賓虹等大師真跡。
李昂說,這批藏品大多收集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由貴州省美術家協會的畫家通過各種渠道所收集。文化大革命期間,曾交由省文化局保管,“文革”后交還給文聯,以后一直存放于美術家協會,直至今年才開箱清理。
據了解,當時收集這些畫,主要用于教學臨摹之用。貴州省美術家協會的老畫家們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機會購買了一批大師真跡。當時,這些大師大都健在,畫的價格也不高,一般在二三十元左右,最貴的也沒有超過一百元。老畫家們還在北京的地攤上收購了一些散落于民間的明清時期大畫家的作品。
在這些面世的藏品中,有元人《竹梅山水》絹本立軸真跡,也有清代鄭燮、汪慎生、任伯年等人的畫作。這些作品中,很多為大師們盛年時期的成功之作,《菊花》、《紅梅》分別是吳昌碩72歲和76歲時的作品。從技法和風格上來看都非常成熟。藏品的幅面大多較大,如齊白石的《海棠》,尺寸是106厘米乘34.5厘米。
李昂說:“按慣例,各省的美術家協會都收藏有不同數量的美術大師的作品,但貴州省美術家協會藏有這么多大師真跡,這是沒有料到的?!?
《貴州美術》副主編沈福馨認為,這些藏品大都流傳有序,能說得出來歷,為贗品的可能性不大。其中一幅徐悲鴻所作的《馬》,他于1982年時曾見到。這是徐悲鴻先生送與貴州畫家陳恒安的,后來陳恒安將此畫賣給貴州省美協?!恶R》一畫上題有“恒安先生方家啟”、“壬午初冬悲鴻”的題字和落款。沈福馨說,以此推論,這可能是1942年徐悲鴻到貴州與陳恒安切磋技法所作。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