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亮相廣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4-03]
“歷史的釉光——中國·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近日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展出的100件清代醴陵瓷器珍品是從收藏家羅磊光珍藏的藏品中精心挑選而出。展覽呈現醴陵彩瓷的發展歷程、制作工藝等,向觀眾展示醴陵彩瓷的獨特魅力。
醴陵,位于湖南省東部,自東漢開始大規模燒陶,清雍正年間開始制造瓷器,有“瓷城”的美譽。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湖南地區維新運動的代表人物熊希齡等人,為了抵制洋瓷侵入,振興民族瓷業,在清政府的支持下赴日考察,歸國后在醴陵創辦官立湖南瓷業學堂,次年又成立瓷業公司,創燒出精美的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多層次的色階展現出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將傳統的繪畫藝術呈現在瓷器上,表現出清雅、溫潤、素潔之美,被國內外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
據了解,醴陵釉下五彩瓷在上世紀30年代暫停生產,故傳世作品極少。新中國成立后,醴陵釉下五彩瓷恢復生產,并因其高超的品質、精湛的工藝,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生活用瓷及贈送給外國元首的國禮,獲得了“國瓷”的美譽。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手工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