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3月28日電(記者 冽瑋)“傳承與謀變——三晉歷史文化展”28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展,這是繼“楚文化展”之后的第二個東周時期地域文化展。共展出152件(組)精品文物,主要包括青銅器、陶器、玉器和金銀器等。
本次展覽是全國首次以“三晉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展覽,集合了陜西、山西、河南、河北4省共9家文博單位的152件(組)精品文物。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史學界以此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韓、趙、魏三國因繼承并發展了晉國燦爛的文化,而被后世稱為“三晉”。
展品主要來自“曲村—天馬遺址”、山西侯馬晉國遺址、金勝村春秋晚期的大型墓葬以及秦始皇帝陵歷年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其中,僅山西博物院就有46件組文物參加展出,館藏的國家一級文物、戰國青銅“宜安戈”等11件組文物是首次亮相。這46組文物中,國家一級文物14件。
據介紹,此次赴展的46組文物中,包括國家一級文物14件。其中,45組為真品,1件為復制品青銅鳥尊。鳥尊因屬國家特級文物,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按國家文物局規定不許離外借展出,故而以復制品代替。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曹瑋表示,三晉文化在華夏文明中的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重要影響,應該立足傳統,傳承華夏民族燦爛文化中的閃光點,在新時代謀求文化發展的新方向和行動力,再造輝煌。
該展覽將持續3個月,至6月28日結束。(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