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8日下午,第二屆“逸香盈素——青年女性藝術家作品展”在炎黃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展出26位藝術家的100余幅作品,涵蓋人物、山水、花鳥等中國畫門類,其中多數作品為首度面向公眾亮相。
出生于1980年前后的青年女性創作群體,在現今藝術界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她們普遍接受了專業的美術教育及全球化浪潮的洗禮,對自我與集體有著比前輩更為自由、寬容的認識。
展覽中部分藝術家曾參加2013年炎黃藝術館主辦的“逸香盈素——青年女性藝術家作品展”。一年的時間里她們在創作上的進步體現在作品的視覺力度和單純性上,從注重技巧及其所包含的精致美學底蘊的學院傳統,到更直接的理念的表達。我們能看到她們在畢業后試圖摒棄此前所學套路的艱難開拓,這種創作歷程可視為女性自我意識逐漸覺醒的過程。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院里的女學生她們的藝術天賦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往往不能同步,而往往要等到從學院畢業或更年長的時候,她們才表現出與她們敏銳的藝術感覺相匹配的獨立的個性。隨著時間的推進,那些還在從事藝術創作的女藝術家往往表現出極高的專注力和獨立性。這種內斂而堅韌、穩定卻鏗鏘有力的特質在老一輩的女性藝術家如蕭嫻、周思聰等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出生于八十年代的這些女性藝術家是幸運的,學院多樣化的藝術氛圍和與外界高度同步的藝術信息給了她們更廣闊的知識結構,這也使她們有了更高的可塑性,以及具有更強的競爭意識。她們能夠打破以往相對單一的創作模式,主動把握與轉換創作媒材。
本次展覽的諸多作品,正是向社會傳達了中國的青年一代如何傳承與發展中國水墨藝術及“水墨”的文化概念這一信息。此外,展覽還特邀在中國留學的外國女藝術家參展,通過她們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家對中國畫的理解和表達。
藝術家趙淑伊來自韓國,她的作品通過描繪自然與人關系,表達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必要性。她的作品充滿田園情趣,裝置作品的材料采用韓國特有的一種樹木,將樹木進行雕刻和拼接做成小鳥吊在手工編織網下面。她希望通過這組作品和觀眾進行溝通,同時喚起人們之間交流的可能性。
金澤友那將在3月22日帶著“與藝術家對話——日本當代美術現狀”這個主題來到工作坊與大家進行互動。 這位來自日本的藝術家感情細膩敏感,她的作品大多是對自然中“氣”進行描繪,霧氣、水汽、煙、云,畫面朦朧富有詩意。在中國的學習讓她看到中、日兩國藝術家在審美上更多的相同點。
為期三周的展期內,每周末主辦方面向公眾推出“三個案例——中、日、韓藝術家的水墨課”活動,分別為 “Connection <2014夢想成真>”、“繪扇之樂”和“與藝術家對話——日本當代美術現狀”。通過作品互動、繪制扇面、藝術講座等形式,讓更多水墨愛好者參與到對藝術的欣賞與創作中去。
此次展覽持續至3月25日。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