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哲文建議設立侗文化保護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3-05]
中國文物協會會長、世界文化遺產亞洲區專家組專家羅哲文等日前提出,中國應及早建立侗文化保護區,以搶救正在“瀕臨滅絕的文化”。
羅哲文等5位專家是最近考察中國侗民族最集中、侗族文化保存最完好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后提出上述觀點的。
侗族是中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最早來源于秦漢時期的“駱越”部落。千百年來,侗民族積淀了建筑、服飾、歌舞、飲食、民俗等豐富而又神秘的民族文化。不過,這些文化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極富特色的侗族建筑面臨滅絕危險。當地人介紹說,這些建筑物的修建,比如鼓樓或者風雨橋,民間建筑師根本不要圖紙,只需用腦子想一想,然后在竹竿上畫個符號就可以了。他們精湛的建筑藝術都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流傳,這給建筑專家的研究帶來了很多麻煩。
歌舞、民俗、織繡、飲食等無形的侗族文化近幾年流失更為嚴重。通道縣侗文化研究者粟國榮先生介紹說,侗族蘆笙有很多曲調,過外寨有借路曲,外寨人來有迎客曲,離去時有送客曲,還有攔門歌,客人必須對上歌方可離去。然而,這些歌35歲以下的人已經很少會唱了。
長期以來,侗族沒有文字,上個世紀50年代,一些專家為了研究方便,創造了侗家文字,但沒有普及。因此,很多侗歌都是口傳下來的,有些音譯后以漢字記錄,難免流失。
通道侗族自治縣文化館的張柏如老人專門跑到鼓樓里去把它畫下來,試圖永久保存這些建筑物;但他所做的僅僅是個美術作品,最多不過是個剖面圖。通道縣有幾座清朝乾隆年間修建的橋,據說非常符合力學原理,讓現代建筑師嘆為觀止,但當地沒有人會把它整理成文字而加以研究。
通道縣位于湘、黔、桂三?。▍^)交界處,是中國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專家考察后認為,侗文化以通道縣為核心,輻射出去200多公里,包括廣西、貴州、湖南等地的侗族聚居區,這一地區應當建成侗文化保護區。
“現在有很強烈的危機感,如果不采取措施立即保護,侗文化可能在我們手上毀滅,我們也將成為民族的罪人?!蓖ǖ揽h縣長、侗族人石希欣說。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