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石溪谷:什么是“傳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2-18
    傳統,本質上是一套訓練人類精神的方法。它以對人類精神的深入研究為核心,構建出了一套對“心性”認知及訓煉的體系。具體包含了﹕一,對人類精神的理解。二,求證這個理解的方法。三,將這種理解運用到生活各個方面。它不是宗教,也非哲學。它是一門實用的、拓展人類心靈的手段。這套精神訓練的方法通常也被視為“道統”。
    對人類精神的理解,是通過對人類精神活動的觀察與總結來完成的。包含了如下內容﹕一,人類的精神是無限的。二,人類的精神活動是生生不息的。
    求證它的方法分為理論與實踐兩個部分。
    理論的部分是﹕在我們仔細觀察自己的精神時,就會發現它“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睂I訓練的術語稱其為“空”。但這“空”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能夠“覺知”。它覺知著“萬物色像,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大海高山。在專業的詞匯里,將其形象地比喻成“芥子納須彌”。這就是我們的精神的實相。我把它稱為“精神的無限性”。
    人類精神活動的“生生不息”指的是,我們的精神活動永遠處在運動之中,永不停息。它們無時無刻地升起、落下,又升起、又落下,有如滔滔江水、“逝者如斯”。這一“運動”的過程貫穿于我們的整個生命,分分秒秒地更新著它的面貌。如果我們不再“專注”于這些精神活動的具體表象,從整體來觀察它們。我們就會發現這一不斷更新的運動過程永無止境。當我們被喜怒哀樂的情緒所控制時,我們應清醒地知道它們并不會長久。以精神的“無限性”來看,人類所有的精神活動都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它們有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個新的精神現象才被我們覺知到,就又被其他的所替換、淹沒,如此之循環往復,變幻無窮。
    這兩種精神的特性古語里稱其為“心性”。對它們的求證,我們也可以通過深入到人類精神世界的“潛意識”層面,來實踐與檢驗。深入的方法是“禪定”。
    “禪定”分為﹕訓練專注力和觀察人類的精神世界兩個部分,通常兩者同時進行。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很多,一般采用的是“數息”(從一到十地默數出息或入息)和“觀息”(觀察呼吸在人中上方的輕重、粗細、冷暖、澀滑)。通過這樣的方法,人類的精神活動得以平靜,不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進而能夠觀察到自己精神活動極端微細之層面的變化,并與其分離,這時我們就會覺察到﹕它們此起彼伏、生滅不斷(“生生不息”)。此時,如果我們繼續觀察精神之活動,就不會發現精神本來的面貌。我們應該反過來研究這些活動的出處,它們又是從何而來?這個“何”又是一個什么樣的精神層面?這個精神層面又是什么樣子?(“若從析境。此即不會本源。應當反觀觀心。此觀心者。從何而生?!敝穷壌髱?538—597)《六妙法門》之“次第相生六妙門”)。通過對這個層面的觀察分析,我們就能發現自己精神本來的樣子——它什么都不是,超越了所有的精神活動與現象。它是無限的。
    在我們認識到精神的這兩個特性之后,我們也就理解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原理”(無限性)與“運作規律”(生生不息)。并以此來看待和處理我們精神世界里的所有精神活動與現象,就是上文中所說的第三點“將這種理解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為什么會說這樣的精神訓練之方法不是“宗教”?因為這套精神訓練法研究的對象是精神自身,它試圖發現精神最本質的原理與運作規律,而對人類精神世界里的某一種精神活動及精神現象不再予以追究。在原理與運作規律面前,人類精神世界里的所有精神活動都是“平等”和“無差別”的。和“宗教”不同,它不是對精神世界里某一種精神活動的強化與統一。而“對精神世界里某一種精神活動的強化與統一”正是一般宗教采用的精神訓練之方法?!白凇庇薪y領、主宰之意。借助外在的力量來統領和主宰人類的精神世界,就是宗教所要達到的目的。它通過一些“專注”之手段﹕祈禱、念誦、贊唱、冥想、思維及推理,來不斷地加強某一種精神活動的力量。使其最終達到主宰人類所有精神活動和整個精神世界的效果?!白诮獭辈皇菍褡陨淼难芯?,更不會總結出這些精神活動的原理與運作規律。同樣,“哲學”的研究對象也不是人類精神的本身,它是人類運用邏輯、推理等精神活動產生出的一些結果,在本質上并沒有超出精神活動的范疇。由此,無論“宗教”還是“哲學”,它們都沒有識本還源。
    為什么會說“傳統”是一門實用的、拓展人類心靈的手段?
    第一,它通過對精神的“無限”性的理解,能夠將精神世界里的所有精神活動及現象“平等”視之。不再追逐它們的生滅起伏,脫離了它們的困擾,以此獲得了超越人類內在世界里一切精神活動的可能。它使人們不再“專注”于這些活動的本身,而是“了知”了這個精神世界整體的性質。這一認識與手段,為人類對自己的認知開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第二,對人類精神活動“生生不息”的洞察,使它與“無限”性互為鉗錘,讓人類內在世界里的精神活動無處可逃,安撫歸順。修行上的專業詞匯叫“降服”。正因為我們洞察到精神活動的不穩定性,所以,當一種精神現象來臨之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使這種精神活動不再有力量、不再肆意妄為。這樣,我們的內心將始終保持住自己本來的面目,并因此而得以平衡和平靜。使我們能夠為自己的精神活動做主,不再受它們的控制,這在修行上被稱為“歸本位”。
    對精神活動之“生生不息”的洞察,能讓我們在境界來臨之時,把“正念(生生不息)”一提,了知到這些活動的不穩定及不可能長久,它們自然就會垂頭喪氣。這一方法可以比做“掃堂腿”。然后,用“無限”性再“當頭一棒”,任何境界剎那間偃旗息鼓、灰飛煙滅。人們的內心頓然清涼。這,就是這套精神訓練法的實用性。它使人們能夠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內在精神活動,不為境界所搖動,始終成為自己內外世界的真正主人。陸九淵的“收拾精神,自做主宰”講的就是這層意思。
    “道統”與“傳統”在本質上并無區別。它們都是“心性”精神訓練法的代名詞?!暗馈笔菑木裼柧毜姆椒ㄅc過程來講,“傳”是從心心相印、以心印心的角度來講?!敖y”有“統領”和“一以貫之”的意思。人類精神的“無限”與“生生不息”這兩大特性,相輔相成。因為“無限”,所以能“生生不息”﹔因為“生生不息”,所以“無限”。這兩大特性其實是一不是二,故稱其為“統”。
    另外,內在世界的任何精神活動都與外在世界發生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這也可以視為一“統”。人類清理好了自己的內在世界,也勢必會清理好他們的外部環境,這也可以看成是一“統”。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對“傳統”及其“心性”精神訓練法的重新認知,可以使我們撥開渾淆視聽的歷史迷霧,“厚其所厚,而薄其所薄”,走向自見,自修,自行,自成的正途。通過“心性”的精神訓練之方法,使我們達到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清醒認識,由里達外,這就是“傳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