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禹舜:藝術家和時代緊密連在一起才有真正創造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2-05]
采訪者:韓幫文
受訪者:盧禹舜
盧禹舜溫文儒雅,與朋友談話時語速不緊不慢,語調節制且親和。而他一旦談及藝壇諸事,聊到山水畫創作的種種問題,情緒則有所亢奮起來,言辭稍作整理便是一篇有深度有美感的文章。
在與其談話中,他說到最多的詞組便是“時代”二字。在他看來,藝術家和時代緊密連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創造。對此,他專門在11月29日的“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劃”培訓課上強調,畫道乃時代之道。
一步一步回到數世紀以前的繪畫寶藏
記者:我們不妨先把時間回調到上世紀80年代,您那時的山水畫創作呈現怎樣的面貌?又表達了怎樣的美學訴求?
盧禹舜:回頭看80年代中期我的山水畫創作,如果說有個人風格的話,那么也是與當時全國整體畫風緊密相連的,個性特征受流行之風影響而很難得到充分體現。就整體而言,這一時期的作品大多呈現出了削弱個性發揮和隱藏個性創造的特點。
記者:當時的整體畫風又是怎樣的特征?
盧禹舜:改革開放以來,外來文化大量引入,我們在多年封閉的情況下,對突如其來的西方文化現象表現出了比較被動的接受和缺少理智的選擇。藝術實踐總是留連于吸收、借鑒之中,一度出現忘記了對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的深入研究,忽略了對現實生活的深刻體驗,模糊了對內心世界的深層次挖掘等具有普遍性的藝術實踐傾向,對藝術的理解和認識直接傾注在全盤否定傳統和對外來文化無條件的接受上。題材的雷同、觀念的雷同、感受體驗的雷同,特別是形式語言的雷同造成視覺表面的繁華掩蓋了其背后對藝術創造更深層意義的理解。
記者:就山水創作而言,您能否舉以例子說明當時的美術狀況?
盧禹舜:當時有一句評山水畫創作面貌的話,說得非常形象,就是“全國上下一片點”或者說“點遍全國”。我作為其中的一員,雖然個性化藝術風格的確立已初步明朗,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這樣,我又一頁一頁翻開了傳統,一步一步回到數世紀以前的繪畫寶藏之中。
記者:上世紀80年代的美術歷程對我們有怎樣的深刻啟示?
盧禹舜:“中國畫已到了窮途末日的時候”之類的論調不會再有大的學術市場了,不會再有很多人響應了。我們走過一段彎路,但會以此警示,回到傳統的主干道上來。
選擇北方土地有開宗立派的意義
記者:古人講山水畫精神時強調“可觀、可居、可游”。而在您看來,山水畫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盧禹舜:山水畫是表現中國空間意識和精神空間的一種方法,其最高標準應該是宋代陸淵《雜說》中所說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鄙剿嫷臍?、韻、思、景、筆、墨等等各種規范都是基于這個標準,畫家的畢生追求的精神高度就在于此。在山水中觸摸不到、觀其不見但又實實在在地存在于畫面中的那種超越自然超越自我和作品本身藝術價值,那就是山水精神。
記者:您的山水畫以北方厚土作為精神底色,這片土地對于您山水精神的孕育提供了哪些滋養?
盧禹舜:談到山水精神,似乎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對北方鄉關的情深意長。鄉關的情深意長對所有的畫家來說都具有普遍意義。面對北方這塊土地,又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翻開中國繪畫史,北方這塊土地沒有得到過比較成熟的表現,甚至只有對清代高其佩的記載。就其藝術地域性風格的建立上,沒有形成可供后人參照的經驗。所以,我認為對北方這塊神奇土地的選擇本身,既體現著對這塊土地的感情依戀,同時更體現著開宗立派的重要意義。
記者:鄉關情深對于您的創作又產生了哪些具體的影響?
盧禹舜:藝術創作中的鄉關深情,事實只是一種漂泊的精神依戀家鄉的情緒與感覺。從這個角度去認識,我的山水畫創作應說內蘊著永恒的鄉愁沖動與鄉關深情,在向往鄉關精神之旅中,那煙云霧靄、悠悠飄渺、重山迭水都是表達內心世界的精神媒介,是畫家心靈遠游的精神載體。
提筆須問性情,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家
記者:您的創作根基于北方土地,但筆觸敏感、線條細秀,畫面靈性十足。在您看來,靈性意味著什么?
盧禹舜: “靈性”意味著藝術家及其作品應該在情感、個性、才華、體驗等多方面有鮮明的特點。不妨把我的創作實踐定位在是“靈性”的藝術,是感情的詩篇?;诖?,無論大幅創作還是隨意小品,我都是以陶冶性靈、抒發幽思的創作心態去做性情的吟詠。那么,《靜觀八荒》系列、《唐人詩意》系列作品中,我是比較注重靈性的流露的;而在創作構思上更注意靈感的積極作用;圖式結構有鮮明個性,同時要求生動、活潑,并且筆墨語言要有承擔作者意圖的能力;具體創作過程更是全身心地投入,以靈性、靈感激發自己、感發人心。在我的創作中,“靈性”貫穿過程的始終。
記者:在創作中,怎樣保證“靈性”貫穿過程的始終?
盧禹舜:提筆須問性情。從一定意義上說,藝術就是感情的精神的。所以我覺得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家,也失去了藝術本身。我的創作出發點是以造化萬物與自己的內心和靈魂相互融通。真正做到這一點,那將產生靈動、鮮活、妙趣無窮的激情,是一種有著內在的沖擊力量,而自己無法控制。
記者:董其昌說:“以筆墨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好畫?!蹦鯓永斫夤P墨精神?
盧禹舜:筆墨語言對大千世界的描述,是一種近乎于神話與傳說的藝術行為,體現著神奇、神秘、玄妙,高深莫測。但“借筆墨以形天地萬物”的同時,更要明白,“丹青競勝,反失山水之真容;筆墨貪奇,多造林丘之惡境”。
策展人語
盧禹舜先生在廣東美術館的這次展覽籌備已一年有余,我們只想殫精竭慮地為廣東民眾提供最美的精神大餐、最好的觀賞服務。
無庸諱言,盧禹舜是目前全國藝術家中的佼佼者,他的筆墨語言既有傳統的一面,又有當代的一面。最關鍵的是,他給當下中國畫的發展提出了諸多問題,提供了可發掘可探討的巨大空間。
最近幾年,南北文化交流加速前進,但頻繁度仍不夠,我們正借盧禹舜的這次個展為南北美術交流盡微薄之力。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