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出土巨制北宋墓志銘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2-25]
本報南昌電 一方罕見的巨制北宋墓志銘,最近在江西省吉安市郊的釣源古村出土,銘文中見證了王安石改革科舉制度的史實。
這方于北宋紹圣五年(公元1098年)安放的“宋故歐陽文叟墓志銘”為青石質,長方形。其高195厘米,寬95厘米,厚7厘米,重逾300公斤。該墓志銘為陰陽雙面鐫銘,四周均飾一圈金銀花紋,篆額及正文分別為豎排篆書、楷書,保存完好。撰寫墓志銘的劉為廬陵(即今吉安)籍安福人,是宋代三百多年間“以大科名世”的41位名人之一,著有《龍云集》12卷。該墓志銘為千字文,文中記載了廬陵文化史上的一場盛事:“熙寧(公元1068年至1077年)中,天子黜浮靡,始詔取士,本經術異,時廬陵應書幾三千人”。而字文叟的墓主歐陽通在考場中已胸有成竹:“君獨晏然類無事者,一出,輒上列,聲譽益借甚明”。其后,歐陽通之三子、次子,亦“舉進士有文學,曰叔豹、曰仲熊”。據史料記載,宋神宗熙寧四年,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以經世致用為要旨,改革科舉制度,精簡科目,廢除明經諸科,只保留進士科。以至南宋以后的??苾H設進士科,不再有科目之分。在王安石變法期間,廬陵人口僅九十余萬,卻有三千學子搏擊科場,北宋廬陵文風之盛由此可見一斑。九百多年前的這方巨制墓志銘,為我們研究北宋時期政治、文化、禮儀制度以及書法藝術、民風民俗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通訊員鄒曉明 記者王紹雄 光明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