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千年古鎮將實行搬遷保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2-19]
央視國際消息:始建于公元28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的巫山大昌古鎮,因地處三峽工程淹沒水位線以下,當地文物部門決定對其實行搬遷保護措施,有關搬遷的規劃方案最近經過專家論證順利得以通過,搬遷工作實施在即。
大昌古城是三峽工程淹沒區重慶段保存規模最大,而且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在組群的完整性、布局的靈活性和裝飾的豐富性方面都較為突出,是地方傳統建筑的代表,經專家論證后,被確定為搬遷保護的項目。
建筑專家形容大昌古城是一座“一燈照全城、四門能通話,堂上打板子、戶戶能聽見”的袖珍古城,整個古城基本保存了濃郁的清代風貌,其南城門外即為長江支流大寧河,環境優美、視野開闊;另外古城內還有三條老街和部分民居,民居多為兩層木構建筑,內有一重或兩重天井,顯得古樸有致。
目前大昌古城確定搬遷的民居共30處,另有城門三處,占地面積達到了7000平方米,專家介紹說,30余處古建筑搬遷后要保持原有街道的完整風貌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搬遷規劃時,依據地形減短了街道長度,并在保持街道空間形態的前提下,適當將搬遷的古民居集中布置,對街道空余地段,考慮建部分新建筑,但對新建建筑的建造風格、式樣、色彩、高度等方面要嚴格控制。目前整個大昌古鎮的遷建工作正在積極準備之中。
央視國際網絡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