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專家攜手共探古絲綢南路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2-02]
青海省都蘭古墓出土了大量的絲綢制品,向世人證實了從古長安經甘肅河西走郎,再從新疆出境的古絲綢之路外,在青海省境內還有一條古絲綢之路南線,這一發現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和研究機構的廣泛關注,日前,由中國青海省考古研究所和日本國奈良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共同組成的考古調查組,結束了他們為期三年的考察,調查報告正在編制之中,擬于今年晚些時候公布于世。
據了解,中方除了青海省考古研究所的許新國所長等考古專家外,還有北京大學及北京歷史博物館的學者和專家。日本國由奈良絲綢之路研究中心組織國內有名的考古學家(木旁加通)口隆康先生和著名地質學家坂田先生,他們集結了一批日本宗教、考古、地理學界有名望的學者共同參與調查。
截止目前,中日古絲綢南路考察組總行程達2萬多公里,途經22個縣、區的考察已順利完成,雙方的合作調查報告正在編制之中,預計2002年內可完成這次世界矚目考古合作。
據許新國介紹,這次古絲綢南路的調查,是青海省有史以來與國外進行的一次最大最深入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是一次全方位綜合性的考察。中日專家首先從自然角度考察當今的絲綢干道在當時是否能夠存在,也就是從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對當今地質地貌、自然資源考察的基礎上,結合近五千年青藏高原氣候變遷狀況,探索南絲綢之路的可行路線。
其次為人文環境考察,即對沿途古文化遺存,特別是漢唐時期的城址、寺院、墓葬、峰燧等進行考察,確定絲綢之路利用的時代及文化交流與貿易交換的內容和規模。
在這次中日考古調查中,利用GPS技術對所調查的每一處遺存準確定位,借助先進技術手段發現了過去普查中沒有發現的城址、墓葬等。
許新國說,絲綢之路是一條國際大通道,它的研究是國際性大課題。中國方面通過這次合作,學習日本先進的考古學技術與理論,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自身的研究手段,提高了研究水平。同時日方在國內文化??托侣劽襟w對青海省的古代文化遺存進行了廣泛的宣傳,這種以文化為紐帶的交流必將對宣傳青海、帶動其它方面交流與合作起到促進作用。(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