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草原文明考古成果喜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1-31]
新華社呼和浩特電(王大方 柴海亮)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消息顯示,2001年,內蒙古草原文明考古獲得了諸多令人驚喜的新發現。
去年夏天,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敖漢旗的興隆溝遺址發現了距今8000多年的精美玉器。據考證,這是我國年代最早的人工制玉。在這里還出土了一個由3名女子相互圍擁的紅泥陶制雕像,這是我國目前所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女子群雕像,其工藝之精湛、造型之傳神,堪稱文物中的精品。
在興隆溝遺址考古中,還首次發現了墓主人一只眼眶嵌玉的葬俗。至于為何嵌玉,這是一個謎。據一些考古學家推測,這塊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戴于耳上的裝飾品,后來一只眼有疾,便把玉嵌到這只眼眶內,以起到“以玉明目”的作用。
此外,在興隆溝遺址的一個灰坑中,還發現296枚貝殼。這說明,地處我國北部內陸的內蒙古草原早在遠古時期就與中原地區有了物質文化交流。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考古發現是,在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東烏珠穆沁旗,考古人員發現了距今10萬至5萬年直至數千年前的一處古人類居住的洞穴遺址。在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野馬、披毛犀、野鹿、駱駝等動物化石以及古人類使用火的痕跡。其中,以出土野馬化石為最多,這反映了當時生活在草原上的古人主要以獵取野馬為生的狀況。同時,這也說明如今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與馬的關系淵遠流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