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咸陽發掘戰國秦墓24座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1-22]
日前,陜西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211省道涇淳路的建設,在寶豐寺段發掘了24座戰國秦墓,出土了一些戰國晚期較為典型的秦國器物。
這批墓葬形制分為豎穴土坑和洞室墓,兩者數量相當,豎穴土坑墓大多有生土二層臺,部分有小龕,均為口大底小,開口邊長為2.5-4米,深2.8-6米。洞室墓均為直線型布局。以東西向居多。填土較松軟,只有兩座墓葬填土經夯筑,大多數墓葬壁經過修整。兩座墓內有棺木的痕跡,其余墓葬只是在人骨之下鋪有草木灰。保存較好的人骨架均為仰身直肢葬,以頭向西為多。僅有一座墓葬中發現有陪葬動物骨骼。
豎穴土坑墓的隨葬品放置在小龕內或頭骨周圍,洞室墓的隨葬品在洞室外。隨葬品以實用器為主。墓中出有篆楷結合的刻劃文字“利常氏史女”等。
依據形制和隨葬品,可以初步判斷這批墓葬大多數為戰國晚期秦墓,使咸陽地區這個時期的墓葬分布區向北部得以延伸,為研究關中地區戰國秦墓提供了新的資料。這次發掘中所出現的文字,為我國文字發展的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對戰國秦的里市制度也有了實物資料補充。(陳秋歌 趙旭陽)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