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化不是商業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1-05]
隨著文化市場的形成和規范,將文化資源納入產業化經營的思路正越來越清晰地出現在文化管理者的頭腦中。然而,對于產業化的理解卻存在著危險的誤區,有人簡單地將產業化等同于商業化,將歷史文化遺產當成商品,給寶貴的資源造成了破壞。
山東曲阜“三孔”文物被毀、泰山索道遲遲難拆、將文物景區出租、在保護區內大興土木等,這些將文物和文物景區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破壞文物及其景區的真實性、完整性的做法,其實就是將歷史文化資源當成商品,追求利潤最大化;將產業化簡單理解為商業化,破壞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表現。文化的產業化經營,不同于農業和工業產業的經營,它是一特殊產業,對于文化要素的生產、傳播和經營活動有著特殊的要求。對于文化資源的配置也有著特殊的形式。尤其是歷史文物,它的不可再生性,及其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價值,更不能與一般產業混同。商業化只是文化資源利用的一個環節,它不是文化產業化的目的;經濟價值不是文物資源的最本質價值。它的主要功用在于,以經營促保護,以經營促傳播,以經營促科學、歷史和藝術功能的發揮,以經營促區域形象和投資環境的改善。
將歷史文化資源納入文化產業鏈中,使其在與旅游、環境等的交融中產生邊際效應,維持自身和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在其中獲得經濟價值的實現,才是產業化的真義所在。簡單地視文物為商品,將產業化當商業化的做法和思想,只會對自身和地方經濟造成傷害。
文化產業化不是商業化
隨著文化市場的形成和規范,將文化資源納入產業化經營的思路正越來越清晰地出現在文化管理者的頭腦中。然而,對于產業化的理解卻存在著危險的誤區,有人簡單地將產業化等同于商業化,將歷史文化遺產當成商品,給寶貴的資源造成了破壞。
山東曲阜“三孔”文物被毀、泰山索道遲遲難拆、將文物景區出租、在保護區內大興土木等,這些將文物和文物景區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破壞文物及其景區的真實性、完整性的做法,其實就是將歷史文化資源當成商品,追求利潤最大化;將產業化簡單理解為商業化,破壞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表現。文化的產業化經營,不同于農業和工業產業的經營,它是一特殊產業,對于文化要素的生產、傳播和經營活動有著特殊的要求。對于文化資源的配置也有著特殊的形式。尤其是歷史文物,它的不可再生性,及其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價值,更不能與一般產業混同。商業化只是文化資源利用的一個環節,它不是文化產業化的目的;經濟價值不是文物資源的最本質價值。它的主要功用在于,以經營促保護,以經營促傳播,以經營促科學、歷史和藝術功能的發揮,以經營促區域形象和投資環境的改善。
將歷史文化資源納入文化產業鏈中,使其在與旅游、環境等的交融中產生邊際效應,維持自身和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在其中獲得經濟價值的實現,才是產業化的真義所在。簡單地視文物為商品,將產業化當商業化的做法和思想,只會對自身和地方經濟造成傷害。周唯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