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傳訊

    第18屆悉尼雙年展:令人眼花繚亂的高潮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7-04
    第18屆澳大利亞悉尼雙年展已拉開帷幕。今年共有來自44個國家的100多名藝術家參加,共推出220多件藝術品。雙年展的主要場地是新南威爾士藝術畫廊,澳洲當代藝術新博物館,鸚鵡島以及沃爾什灣2、3碼頭。

    藝術總監杰拉爾德-麥克馬斯特同年輕的凱瑟琳-澤赫合作,將今年悉尼雙年展的主題定為“所有我們的關系”。在總監們看來,“所有我們的關系”既存在于當下我們重新構想的故事里,也存在于正在形成的關系之中。在故事的構建中,陳述者與聆聽者是互惠關系:他們占據故事的空間。講述故事聯系著你、我,允許我們相互關心;它促進合作、匯聚知識、激發新思想;它刺激變化、最終形成社區。

    麥克馬斯特說,在甄選參展藝術家時,他們將精力聚焦在那些未出名、但能激起瞬間反應及與雙年展主題相吻合的藝術家作品。他們避免大名頭的藝術家,但也避免過分注重“發掘”年輕藝術家。在麥克馬斯特看來,他們集中展示那些關注“此時、此刻”的作品。

    麥克馬斯特和澤赫在策劃雙年展時,主張通過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有機、一致的關聯,旨在呈現一個對話性、合作式的體驗。這樣做就強調了藝術家與作品的相互關系,使觀者通過不同展館及藝術品,來講述自己的“雙年展故事”。

    從某種角度說,策展人實現了其既定目標。雙年展上出現了有很多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很好地闡釋了展覽主題。但另一方面,整個雙年展看上去有些乏味,很多作品太過“精雕細琢”,有些被過分設計。這些宏大的敘事結構,讓人覺得策展人在試圖“討好”觀眾,而不是去“挑戰”他們。

    環顧各展場,雙年展達到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高潮,但結尾又太唐突,讓人產生一些不盡人意的感受,一些經驗的缺失感。展覽缺乏自發性及足夠的人類干預證據,而這些在之前的雙年展中都被突出過。同時缺少大量的黑色元素等來平衡過多的質樸、拋光以及很多作品的過分計劃。

    當然雙年展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展出。比如Nipan Oranniwesna的《史詩粉圖》,Lee Mingwei’的《縫補工程》、Guido van der Werve的驚人電影《Nummer Twee》,以及土著藝術家Nyapanyapa Yunupingu的《光畫》等。


     悉尼雙年展簡介:

    悉尼雙年展(Biennale of Sydney)創始于1973年,旨在展現國際當代藝術最新創作,為用于挑戰傳統的藝術觀念的藝術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展示的平臺。隨著悉尼雙年展規模不斷地發展壯大,至今已成為與威尼斯雙年展、圣保羅雙年展并駕齊驅地三大國際藝術雙年展。

    1973年開始第一屆國際藝術雙年展,當時舉行地點選在雪梨歌劇院,第二屆以后即以新南韋爾斯畫廊(Art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藝術空間、澳大利亞攝影中心、澳大利亞美術館、音樂廳、歌劇院、碼頭2及3號、Walsh海灣、地區商業畫廊、雪梨科技大學為主要展出地。

    從1973年到2009年,悉尼雙年展已經走過了34年,這個大型展覽為澳大利亞帶來了80多個國家的1200多位藝術家作品。悉尼雙年展在文化交流等方面開創了多項歷史第一。雙年展是首個慶祝澳大利亞文化和種族多樣性的慶典活動(1976& 1979);雙年展是首個在國際當代藝術背景下展示本土藝術的展覽(1979); 是首個聚焦亞洲藝術以及本地區當代藝術的雙年展(1973 & 1976)等等。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