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鎮江發現明初關閘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3-01-16
      日前,江蘇省鎮江古城考古所在市區江奎工地發現明初建造的北水關關閘遺跡,發掘探出重疊分布的地下古河道,上為明清河道與北水關相通,下為唐、宋時期河道,上下走向基本一致,對研究鎮江城市水系發展歷史具有重要意地。

      關閘以磚石建造,閘體十分壯觀。已暴露的兩邊閘門槽石高達6.5米,均以上下兩塊整石疊加,槽口居中,槽定0.18米、深0.14米,門石頂部還鑿有扣纜的牛鼻眼。與之相連的水關閘體則以方石錯縫疊砌,殘局近4米,閘心寬約6.3--7.1米。閘門以北的閘體部分長約9米,北端外撇為八字形;閘門以南閘體部分因地表有現代建筑,未能實施發掘,經孔探得知,其閘體部分亦約為9米,閘體總長近20米。兩側閘壁皆以長萬條石砌疊,石壁厚約0.6米;里側以塊石及大磚砌疊,磚石厚約2.5米,皆以石灰、糯米汗粘縫,結構連為一體,異常堅固;再里側則與城垣夯土相接;夯土層次清楚,分層夾磚夯筑,內含大量宋元瓷片。而在閘壁及閘心底部告密布地釘(木樁),樁徑0.2米、長約1.7米,木樁之間距僅0.1米,其間隙處皆以碎磚、石填塞夯實,宛如現代整板樁基結構,整個石閘就是建在這一基礎之上,非常堅固,這一建筑工藝承襲了來、元建閘的傳統作風。

      從此閘的基礎地層及里側夯土內出土遺物多為宋元陶瓷,時代下限為元代末期,而石閘的地望屬今北水關路,可證該閘即是明初建造的鎮江府城北水關遺跡。據史志記載:明洪武元年(1368年)鎮江衛指揮宋禮請于朝廷,以磚石,興造鎮江府城,設城門四座,水關兩座。其中,北水關“關高二丈二尺五寸,下及河底,城厚二丈一尺,關門(進)深二丈七足五寸。關上樓一”。原水關門樓應是建筑在閘體北半部上方,這已由閘道廢棄地層中出有較多專為砌造拱券用的斧形磚得以證實。

      此外在早期河床的淤土內,還出土大宗唐宋陶瓷遺物,其中一件銅官窯青釉大碗,口徑42.5厘米,堪稱超大型“海碗”;同時,還在一件唐代褐釉四系罐內,發現數十粒香瓜子,對研究唐代農業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摘自:中國文物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