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舞臺上,國潮風濃郁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成為傳統文化破圈的精品佳作。一個多月后,《只此青綠》數字藏品紀念票推出,精選5張劇照和1幅書法題詞,設計了6款紀念票,共發售24000張。在保護作品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而這也是演出行業首款數字藏品紀念票,上線即秒罄。
現在,全國有無數像這樣的數字藏品以其虛擬卻唯一的存在形態,被愛好者收藏。
什么是數字藏品?
不同于實體郵票或手辦,數字藏品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加密的唯一數字憑證。這份存儲在虛擬世界的“電子身份證”,讓圖片、音樂、視頻等數字作品首次擁有了可驗證的歸屬權。其核心在于“不可替代通證”(NFT)技術,這種技術如同為每件作品刻上無法復制的數字指紋。
2021年,美國藝術家Beeple將其創作的5000張日常畫作拼接在一起,制作成數字藏品進行拍賣,最終以6934萬美元高價賣出,一舉“點燃”市場。數字藏品的出現,為各大品牌提供了嶄新的玩法:吉祥物、虛擬人物、LOGO等與品牌形象強相關的元素,都可以數字藏品的形式包裝、發布,再利用限量的珍貴屬性,以新的形式與用戶產生關聯。各大品牌為何會瞄準數字藏品這一領域?其實,發行數字藏品這一操作本身,就代表了品牌不落俗套、緊跟時代的生命力,以及對“Z世代”年輕人的關注。
為何市場驟然降溫?
相比于幾年前的高歌猛進,隨著時間推移,消費者參與數字藏品交易的興趣在減退。不僅買方市場遇冷,不少平臺也宣告關停。從產品一秒售罄到部分平臺關停,為何數字藏品市場驟然降溫?“數字藏品熱度最高時,出現了幾個現象級項目,但投機炒作如影隨形,消耗了大量藝術創作者及收藏者的熱情和關注度,隨著熱度的下降,整個市場開始降溫,泡沫退去,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币晃粚<冶硎?。
數字藏品熱度消減的同時,埋在背后的風險隱患也逐漸浮出水面。一些披著NFT外衣、打著金融創新名號的詐騙、傳銷、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頻現。如今,市場上仍有大量以數字藏品為噱頭的騙局,這些所謂數字藏品不僅沒有價值基礎,還可能讓收藏者上當受騙。
數字藏品發展過程中,在技術完善、金融風險等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探索的問題。早在2022年,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防范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均表示要堅決遏制數字藏品金融化證券化傾向。數據的價值在于流轉,如何確保數字資產交易的安全可信,是數字藏品產業下一步的關鍵。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