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數據看“十四五”期間我國文物多方面突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5-09-11




      今天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公布的多項數據顯示,我國文物普查、考古研究、博物館體系建設、科技保護及國際合作等方面實現全面突破。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

      新發現文物數量超13萬處

      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76.7萬處“三普”登記文物全部完成復查,新發現文物數量超13萬處;

      完成全國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古代名碑名刻文物、革命文物資源等調查公布。

      此外,發布會上還介紹,“十四五”期間,革命文物資源底數基本摸清。據統計:

      全國不可移動革命文物4.2萬余處;

      國有館藏革命文物150萬余件/套。

      正在開展的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一批革命遺址遺跡。

      文物保護狀況全面改善,以文物資源為主干,有力支撐長城、大運河、長江、黃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各級財政文物保護專項經費持續投入:

      近2000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有力推進;

      1200余項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項目有效實施;

      37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集中連片保護。

      7700余項考古項目

      批復實施

      “十四五”期間,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豐碩,“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取得重要進展,批復實施7700余項主動性考古發掘和基本建設考古項目。

      牛河梁、石峁、二里頭、三星堆等遺址取得重要考古新發現;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深??脊胚~向世界先進水平;

      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初步建立。

      備案博物館數量7046家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增至65家

      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類型豐富、主體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館體系基本建立:

      全國備案博物館數量達到7046家,其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1660家;

      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數量達到6444家,占比91%以上,年接待觀眾已近15億人次;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增至65家。

      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總數達到40家

      “十四五”期間,文物科技支撐引領日益增強,脆弱文物等重點文物類型的保護修復水平不斷提升:

      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總數達到40家;

      衛星遙感、無人機、物聯網、人工智能、火災探測、自動滅火、防盜預警等新裝備應用,大幅提升風險監測預警能力;

      世界首個文物多場耦合實驗室投入使用,在實驗室有效模擬春夏秋冬、晴陰雨雪的長時序變化;

      多學科交叉研究助力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要進展,古基因組捕獲技術,推動東亞史前人類遺傳、演化、適應研究進程。

      537件/套流失文物

      回歸祖國

      在國際層面,我國已成功將北京中軸線、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60項;“十四五”期間,我國在4個國家開展6處文物古跡保護修復,推進49項中外聯合考古。

      此外還成功促成35批次共537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以實際行動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