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肖像—劉亞明藝術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5-09-01]
展覽名稱:生命肖像——劉亞明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5/09/06~2025/10/16
展覽地點:[上海]-上海市嘉定區曹安公路4058號藝河灣藝術區F038-F039-(南希畫廊)
主辦單位:南希畫廊
參展藝術家:劉亞明
策展人:查常平
這是我們從當代藝術家劉亞明的《2021自畫像8》(2021)中的所看所見。那本是一個充滿生機、盼望的季節,但他的這個系列“自畫像”卻由始至終傳遞出一種絕望不屈的生命情感。其目光,似乎直接穿越了創世之初的“淵面黑暗”、把人引向對于永恒之光的祈盼。
一定程度上,劉亞明的“生命肖像”系列,不過是在一個特殊時代釋放“苦我”的凝練之作。十多年來,他的大部分時光,印刻在三張巨幅油畫的創作中:《世紀寓言》(2007—09)、《蒼穹之眼》(2011—15)、《人間幻境》(2016—21)。因此,他被譽為人物關系中群體得救的“預言家”、人神關系中個體向上的“仰望者”、人人關系中魔幻現實的“色彩思想者”。他對人類處境的憂慮,可以與米開朗琪羅在西斯廷教堂的《終末審判》媲美。相對于人類的結局,他更關注我們今世的去向;他的繪畫語言的豐富,完全和達·芬奇在盧浮宮的《蒙娜麗莎》比肩。相對于色彩凝固的多向變化,他更富于表達色彩流動中的輝煌神妙。正如它們代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思想巔峰一樣,劉亞明的三部曲也標志著中國當代藝術精神敞現之極致!
在創作《世紀寓言》前,劉亞明的《此岸》系列(2000—2004),無疑流露出對于女性之死的深切悲憫。人的迷失、絕望、惶恐、木訥、干枯、祈愿之類生命情感,因著佛像或天使的在場而得以釋懷、凈化。也許,在藝術家心中,無論那些植根于人我關系還是人人關系的情愫,都需要奠基于人與神圣存在的關系之中。不,寂滅的覺者,于畫面上卻沉醉于自身的靜穆安詳中,對人的得救悲鳴根本無動于衷,除非有圣母般的女性引領。
堅定而悵然的目光,這是劉亞明青年時期的兩張《自畫像》(1995)為我們留下的生命印象,浸透著華夏士人自屈原以來的憂患意識。伴隨歲月的熬煉,他發現一個藝術家真正的價值,不僅在于他表達了什么,更在于他在藝術語言方面如何表現。這構成他創作三張巨作的內在文化動力。同時,畫面中的每個人物形象,其實不過是他作為個體之人的生命情感長闊高深的外化顯現,不過是他在人我關系中進入自己的靈魂深淵的向上涌泉。他的《2021自畫像》系列(2021)與《自畫像》系列(2024),更是他咽下被無盡囚禁的時代苦水后發出的浩然悲憫的視覺見證。其中,交織著不屑與憤怒、震驚與孤傲、仇視與厭惡、哭泣與哀挽、逼視與隱逸、無助與傷心、懷疑與批判、仁慈與共情、淡定與期盼、沉著與執念等的目光。
是的,作為人的個體生命的多維肖像,劉亞明的“自畫像”所內含的否定性情感的豐富度,也許自現代藝術史以降唯有梵高的為先。這難道不就是我們整個時代的“生命肖像”嗎?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