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7月13日電 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考古遺產保護傳承與可持續發展”邊會當地時間12日晚在巴黎舉行。此次邊會由國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四川省文物局、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承辦。
邊會以考古遺產的保護傳承為基礎,探討考古遺產如何助力可持續發展,并分享最佳實踐。四川大學杰出教授、考古文博學院學術院長霍巍以三星堆和金沙等遺址為例,分享了四川考古遺產保護實踐的生動案例。據介紹,在政策支持下,四川充分發揮了考古支撐與引擎作用,科學組織開展了皮洛遺址、濛溪河遺址、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羅家壩遺址、城壩遺址、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等系統性考古調查勘探。值得一提的是,考古發掘中三星堆考古新模式一改過去“粗放式”考古,高標準建設了考古大棚、考古艙等,考古研究和現場文物保護水平全面提升。此外,開放式考古研究和多學科跨領域為考古遺址保護利用奠定了基礎。
來自中國、印度、哈薩克斯坦、墨西哥等國家的考古遺產保護專家,也分享了各國考古遺產保護傳承理念與實踐,為全球考古遺產保護傳承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秘書處主任燕海鳴系統介紹了中國在考古遺產保護與傳承領域的整體理念、政策框架、技術方法和取得的成就,展現了中國在國家層面的宏觀視角和持續努力。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印度國家委員會主席瑞瑪·胡賈聚焦了南亞的考古遺產保護,展示了該區域文化信仰與遺產保護的共生路徑。哈薩克斯坦文化遺產專家坦德米特里·沃亞金從中亞視角出發,探討了跨國協作在保護跨境遺產中的關鍵作用。墨西哥考古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國際文化財產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項目部主任瓦萊莉·馬嘉爾則帶來了美洲地區考古遺產保護的珍貴經驗。
此次邊會讓與會專家學者深受啟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冉宏林表示,四川在開展考古遺產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已有有益探索。未來將繼續夯實基礎,做好考古遺址發掘,創新考古遺產保護方式,爭取讓三星堆遺址等代表性考古遺產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周志清介紹,成都近年來對寶墩、東華門等遺址都進行了有效保護與闡釋,未來成都將不斷提升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和價值闡釋,促進考古遺產與城市和諧共生發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