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院校動態

    藝術院校+美術館+科研高??缃缯?/h1>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5-06-16




      重慶6月16日電 一場旨在“治愈人心”的藝術展——《心靈共振場:藝術療愈的心理學重構》日前在重慶開幕。展覽由四川美術學院、西南大學、時代美術館聯合主辦,用科技、藝術和心理學的跨界碰撞,把抽象的“心理健康”變成可看、可聽、可觸摸的沉浸式體驗。

      展覽創新采用“藝術院校+美術館+科研高?!比娇缃绾献髂J剑核拇佬g學院以前沿科技重塑藝術語言,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則為藝術賦予臨床心理學、認知行為治療等理論支撐,而時代美術館將當代藝術與心理學研究交織共融,轉化為公眾共享的沉浸場域。

      展覽由川美造型學院院長唐勇教授及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部長陳紅教授策展,集結9位藝術家以及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專家團隊,以心理學理論為框架,通過多件(組)創新作品,借助科技媒介將藝術轉化為可感知的情感實驗場。作為本次展覽的一大特色,每件展品旁都附上了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專家的心理學解析。

      在譚暉的《神經繭房》作品中,當觀眾穿過狹窄繭形甬道時,將被彈力布裹挾身體,布料在擠壓中產生的形變阻力,將心理上的焦慮和恐懼具象為可觸摸的物理對抗,并模擬突破心理防御系統的生物本能。陸云霞的《經緯》中24小時實況轉播呈現全球不同時區的街景與天空,頗具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東方智慧,引導觀眾在信息爆炸時代保持從容心態。陳煜的《舊自然》在破碎陶器裂痕中嵌入閃電狀白光,詮釋“萬物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心理學家楊發輝將其解讀為“創傷與重生的共生隱喻”。

      時代美術館執行館長劉威威表示,美術館不僅是藝術容器,更是社會情緒的共振箱。希望通過藝術表達與心理干預跨界融合的深度創新,讓每一件作品都成為藝術與心理學共同書寫的療愈藥方。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24日,其間還將舉辦多場藝術療愈工作坊及心理學論壇。


    分享到: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