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老北京物件進了民俗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2-22]
貨郎擔子、全聚德店匾、張一元茶葉盒、寶善堂抓藥號牌等,登堂入室成為北京民俗博物館的展品,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據負責人介紹,這次文物展只是“老北京商業民俗搶救工程”的初步成果,300多件展品再現了老北京的商業變遷和市井風俗。
一年來,民俗博物館向社會公開征集了300多件反映老北京商業變遷的老物件,包括北京老店鋪、老字號的招幌、賬本、房屋地契等文書,三百六十行各行業的行規、剃頭挑子等有代表性的用具,用于叫賣的各種響器等。其中,有一些老物件反映了當時的商業道德觀,如同仁堂賬簿用小楷毛筆字記錄賬目,每一筆數字都蓋有印章,表明不可涂改;德壽堂生產的牛黃解毒丸的包裝上,印有“保證質量、謹防假冒”字樣。
2008年前,民俗博物館將繼續搜集反映老北京商業習俗、市井風情的老物件,老北京的行業習俗、北京的老字號、北京的廟會、北京郊區村落商業民俗、北京都市街區商業民俗等幾個子課題都將陸續展開。
(北京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