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文徵明等人國寶級真跡 驚現涪陵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2-01]
同時發現的還有文徵明的工筆山水畫、清廷女畫師冷枚等人墨寶。
涪陵區博物館1月29日對外宣布,歷時兩月的館藏古字畫搶救性修復工作獲得重大發現———唐伯虎、文徵明等人的書畫作品驚現涪陵。
傳世之寶屬國內罕見
昨日上午,涪陵區博物館展廳內戒備森嚴。由館長黃德健主持,小范圍對外展示了經過修復的16件古字畫。
記者看到,這批古字畫中尤為令人關注的是,明代畫家唐寅(字伯虎)的絹本墨竹圖和文徵明的絹本工筆山水畫。此外,還有清代宮廷女畫師冷枚的絹本設色仕女圖,清朝成親王的書法對聯等。字畫的鑒定由四川、重慶兩地專家完成,結果一致。
據來自四川省博物館的專家廖定一介紹,這批文物的價值非常高,如明代文徵明的畫作流傳至今極少,就連中國國家博物館也少有收藏;清代宮廷女畫師冷枚的作品,國內也十分罕見。廖老興奮地說:“在涪陵能夠發現如此重要的傳世之寶,非常了不起!”
讓國寶“延年益壽”
記者了解到,涪陵區博物館現收藏有170余件古字畫,其中大部分古字畫因年代久遠、空氣潮濕等原因發生霉變,亟待搶救性修復。
去年,區政府撥出專項資金用于首批古字畫的修復。作為已從事40多年古字畫修復工作的專家,廖定一應邀首次來涪。他告訴記者,由于霉變情況嚴重,對這些古字畫的修復十分困難,“在揭裱修復過程中,要經過20多道工序”。
首批16件古字畫的修復歷時兩個月。廖老說:“這次非同尋常的發現,體現了當地政府對此項修復工作的高度重視?!眳^博物館館長黃德健則表示,他們將逐年修復這批館藏古字畫,讓古字畫“延年益壽”并與廣大市民見面。
昨日上午,區領導黃仕焱、丁中平、周嘉琦視察了此次搶救性修復工作,對取得的重大成果給予了肯定。區長黃仕焱指出,要把館藏字畫珍品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
唐伯虎等人的真跡為何出現在涪陵?本報將繼續予以關注。(記者楊旭東)
相關人物>>>
唐寅(1470-1523)明畫家、文學家。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今屬江蘇)人。少與張靈相善,學畫于周臣;后結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等,切磋文藝。年廿九中鄉試第一,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后游名山大川,致力繪事,賣畫為生。性不羈,有時用“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擅畫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劉松年,兼學元人,技法上斧劈皴常與細勁的長線條相結合。并工畫人物、花鳥,筆墨秀潤峭利,景物清雋生動,工筆、寫意俱佳。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
文徵明(1470-1559)明書畫家。初名壁,字徵明,號衡山居士。
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少時學文于吳寬,學書法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又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相切磋,人稱“吳中四才子”。54歲以歲貢生薦試吏部,任翰林院待詔,三年辭歸。工行草書,擅畫山水,多寫江南湖山庭園和文人悠閑生活,構圖平穩,筆墨蒼潤秀雅。亦善花卉、蘭竹、人物。名重當代,學生甚多,形成“吳門派”,亦能詩。
來源: 涪陵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