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海外國寶回流 中國民營企業家開始成為主要買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1-05

    外灘記者 王曉楠/報道

      2004年11月26日,德國科隆市列姆佩茨拍賣行。

      一年一度的秋季亞洲藝術品拍賣會正在這里舉行。拍賣師亮出了一對清代景泰藍香爐。這對銅質外加琺瑯涂彩的香爐為宮廷御用香爐,底價為4.5萬歐元。當拍賣師喊出底價時,來自上海的
    商人張先生舉起了手中的認購牌。最后,他以4.5萬歐元的價格將香爐買走。

      “我撿到漏(即“撿了便宜”之意)了?!睆埾壬行└吲d。據他了解,類似物品在紐約佳士得今年10月20日的拍賣會上,曾被香港著名收藏家張宗憲以123.95萬美元購入(包括傭金近1000萬人民幣)。

      但這只是國外一次規模不大的拍賣會。參加此次拍賣會大約100多人,而其中約一半人是中國商人。德國《時代周報》描述了這場拍賣會的情景:“他們中部分連英語也不會,甚至不知道價格多少,就舉起了手中認購的牌子……”

      “這種場面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太熱鬧了。這次拍賣會上,中國藝術品成交量為200多萬歐元,買家大部分為中國商人?!绷心放宕呐馁u行駐上海聯絡處的張建國說。

      “這些買主一方面在尋找失去的年代,另一方面也是目標明確地尋求可靠的保值手段?!绷心放宕呐馁u行老板漢施泰因這樣看待這種狀況的出現。近年來,繼股票、房地產投資熱之后,中國民營企業家開始將眼光投向了藝術品。他們不僅在國內藝術品市場大展手腳,而且已經將觸角伸向世界主要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正是通過他們,中國流失海外的藝術珍品開始“回流”。

      商人的力量

      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在全球47個國家的200多座博物館中,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一些珍品甚至被棄置在博物館黑乎乎的角落里。

      目前,國際上關于追回文物的主要法理依據是《國際流失文物返還公約》。根據這一聯合國公約,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成功地索回了部分流失文物,但通過這種途徑追回文物,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是法律上的,有些國家不參加返還公約;二是文物檔案方面,這個文物什么時候出去的,流傳經過,我們的資料太少;三是歸還方設置障礙阻攔;四是當前的文物走私、非法買賣活動猖獗。這些都是我們要面對的現實困境?!贝饲?,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李曉東曾向媒體如此表示。

      使眾多國寶重返祖國,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地位上升的重要標志。在政府努力從國外追回流失國寶的同時,中國新一代的商界領袖,也開始積極參與國寶回歸行動,雖然,他們的最終目的可能各有不同,并且一貫保持著低調。

      根據以往幾年德國納高拍賣公司的成交記錄,中國藝術品的買家結構大致是:40%來自歐洲,10%來自美國,其余來自中國。中國買家的成交額約占納高全年成交額的25%~30%左右。

      在拍賣行業有“浙江軍團”之稱的浙江民營企業家是其中代表。來自浙江慈溪的金輪集團是一家包含化纖紡織、熱能發電、房產開發、國際貿易等在內的跨行業企業,僅該集團創辦的金輪藝術館就擁有1000多件歷代瓷器、青銅、書畫等藏品,總投入資金四五億元。

      “我們的藏品大多是從海外拍賣市場購得,僅倫敦我就去過5次,參加了15場拍賣會?!苯疠喫囆g館一位姚姓主任說。

      而據張建國介紹,此次隨他參加德國列姆佩茨拍賣行拍賣會的商家,主要來自陜西、山西和山東等地。

      “藏富”于民間

      去年九十月間,浙江省博物館對浙江民營企業的文物收藏進行了一次調研。調研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沒有想到他們的收藏有那么多,其藏品數量、質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過國家收藏,這讓文物專家們目瞪口呆?!闭憬〔┪镳^宣教部主任趙幼強說。

      今年1月初,浙江省博物館借助浙江民營企業的這些收藏資源,舉辦了一次名為“家有寶藏——浙江民間收藏珍品大展”,參展文物有280多件,其中最珍貴的元代青花價值上千萬元。而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珍貴的文物沒有在此次展出中露面。

      “雖然這次展覽是全省規模的,但其中50%以上的文物來自慈溪的民營企業?!壁w幼強介紹說,浙江民企從事大規模的藝術品收藏和投資的有十幾家,總投入資金達數億元,僅慈溪就有五六家。

      收藏本國的瑰寶

      “身邊坐的都是外國人,展臺上都是多年前流失的‘傳家寶’,這時你就會想,一定要把它買回‘家’?!币晃淮认习迦绱诵稳輩⒓訃H拍賣會的感受。

      然而,對于企業來說,對文物的投資除了彰顯這種民族精神外,同時也伴隨著某種經濟利益的期望,希望能帶來財富增值。

      上海博物館前研究員宋明明對上海20世紀八九十年代私人博物館的興起進行過長達一年半的調研?!皩τ谝恍┟駹I企業家來說,除非對收藏有興趣愛好,他們收藏的主要目的還是在于文物的保值和增值。商人的身份注定他們的收藏絕大多數是經濟行為,因為文物的價值是難以衡量的?!彼f。

      宋明明舉例說,上世紀60年代初,她家祖傳的一塊護身玉僅賣了0.6元,而現在至少要賣到上萬元。

      浙江紹興小小集團在1996年翰海拍賣會上以94萬元購入明沈士充的《仿宋元十四家筆意圖卷》,時隔3年,又在翰海拍賣會上以338萬元拋出,增值3倍多。

      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亦顯示,當經濟實力達到一定水平時,居民投資方向會漸漸由房地產、股票等轉向需有相當專業水平的藝術品。

      但與20世紀80年代日本投資者蜂擁而入國際藝術品市場搜集凡·高的作品及其他西方藝術品不同,中國許多收藏家對本國的文物興趣更為濃厚。

      “這是因為他們將收購中國藝術品既作為顯示自身實力的方式,也看作是表達民族自尊心的最好途徑。加上很多人對外國珍品了解不多,所以他們選擇收藏自己國家的文物?!睆埥▏f,“他們選擇收藏的主要為瓷器、書畫和玉器等,而對御用的物件更感興趣?!?

      在科隆的拍賣會上,一個編號為176的雍正皇帝御用碗,毫無裝飾和花紋,底價為2萬歐元,但因為是皇帝用過的,最后以2.7萬歐元落槌,加之傭金約人民幣38萬元。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