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后備人才匱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12-30]
中國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但在進入到電腦網絡時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書法藝術卻面臨著后繼乏人、后備力量不足的窘況。據央視國際報道,日前出席在江蘇無錫召開的“中日書法繪畫交流大展”的書法家、專家認為,應該加大書法藝術在基礎教育中普及的力度,完善教育的體系,增強書法藝術的基礎教育,讓傳統的中國書法更能夠得到發展。
中國書法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因此漢字才能從表意符號上升為具有深厚審美內涵的書法藝術。中國書法所蘊含的自然精神、人文精神和審美理想,體現了人類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目前,在網絡和商業大潮的沖擊下,書法藝術卻面臨著諸多的窘況,后備人才力量的培養逐漸呈現不足趨勢。中國著名書法家蘇適認為,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問題在網絡的沖擊下愈發顯得嚴重。出生或成長在網絡時代的年輕人,大大喪失了對紙張和筆墨的感情與興趣,這使得曾經成為中國少年兒童啟蒙教育的書法愛好受到冷落。
那么電腦的普及使一批青少年逐漸遠離筆墨會不會使中國書法藝術逐漸走到沒落?蘇適說:“這種危機肯定存在,但還不會導致書法藝術走向沒落。經過數百上千年的探索和發展,書法藝術去蕪存精,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深入到中國文化的各個角落,成為人們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碧K適認為,后繼力量的培養方面,中國不如近鄰日本,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教育體系方面,沒有形成系統、科學的教育方法。在基礎教育中,早期書法藝術教育逐漸被冷落,課程安排、教學大綱、師資力量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網絡時代已經使不少孩子遠離了筆墨,而部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習練書法的家長,又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去學習。目前中國書法的基礎教育在相當大程度上都是由少年宮的業余愛好教育所代替,但隨著少年宮這種形式逐漸在走下坡路,書法教育也逐漸衰弱。
二是書法教育的師資力量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經濟的發展,市場的繁榮,為藝術美術院校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的門路,致使許多美術或藝術院校畢業生選擇了實用美術的道路,這也部分造成了基礎教育中師資力量的匱乏。
至于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蘇適也有自己的看法:“一是加大在教育中普及的力度,完善書法藝術教育的教學體系,使得傳統的中國書法能夠在啟蒙基礎教育中得到發展。在基礎階段,培養孩子們對中國書法藝術的愛好和興趣;第二是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提高師資的能力,樹立他們為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奉獻精神,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和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常抓不懈,讓書法教育得到重視,得到充分的發展,而不是有名無實?!?br/>
對于中國書法藝術的未來,蘇適顯得樂觀:“隨著中國書畫市場的規范化、秩序化,會起到一個推動力的作用,刺激人才的培養和水平的提高。市場將會是一個催化劑的作用,如果能形成一個好的規范的市場,就會出現人才少,要求多的這么一個局面,到那時,將會大大的推動書法藝術人才的培養,中國書法藝術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來 源:華聲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