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幅潘玉良破損油畫修復成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12-06]
昨日下午,首幅成功修復的潘玉良破損油畫《彈曼陀鈴的老人》亮相安徽省博物館,并得到了專家的肯定。信心滿滿的臺灣修復師李福長介紹了修復過程,并表示在接下來的半年中會繼續修復潘玉良的其他油畫作品。
李福長先生是臺北藝術大學藝術系油畫修復專業的教師,自10年前他在臺灣看了潘玉良的畫展之后,這位傳奇的“東方女凡高”就一直深深地吸引著他。1999年,李福長在廣州美院教油畫修復的時候,經人介紹到安徽省博物館參觀,那是他首次到合肥,沒想到就此結下深深的緣分。潘玉良的作品打動了李福長,而作品的損毀情況又讓他感到痛心?;嘏_灣后,為了籌到給潘玉良油畫作品修復的經費他多方奔走。今年5月,他終于籌到200萬元經費,決定對100幅油畫進行修復。
對于為何選擇《彈曼陀鈴的老人》作為首幅修復作品,李福長解釋說:“因為這是我當年看到的潘玉良的第一幅油畫作品,印象非常深刻。而且這幅油畫是省博物館收藏的油畫中破損最重的,如果修好了這一幅并能得到專家的認同,我會對接下來的工作更有信心?!庇谑?,11月17日,李福長帶著弟子李伯陽開始了細致的修復工作。
《彈曼陀鈴的老人》描繪了一個滿臉風霜的老藝人,雖然懷中彈著曼陀鈴,但神情卻充滿了哀傷和憂郁。原作有兩處嚴重傷口,一是畫中人臉頰右側有一個長13cm、寬12cm的L形傷痕,李福長推測是被一個方形物體正面撞擊造成;一是畫中人左側衣領處有一個從中心點到各邊達2cm的X形傷痕。除此之外,油畫在裝裱時還被裁去了一部分,運送途中因卷疊不規范產生折痕,顏料因年代久遠產生脫落,都給油畫修復帶來了難度。
為了達到“整舊如舊”的目的,恢復潘玉良作品的舊貌,李福長首先對潘玉良的生平經歷進行了研究,揣摩她創作時的心態。李福長說:“這幅畫是用比較廉價的粗麻襯底,刷的底色從后面看有流淌的感覺,可以想見潘玉良當時經濟并不寬裕,很可能沒有工作臺,是將畫靠著墻或畫架上刷的底色。而且我們推測她是一個個性率真的人,因為她就那樣直接一筆筆地連續不斷地刷上去。我們本來計劃對油畫進行全面性托裱,但后來在油畫背面發現了一行用鉛筆寫的法文,已經模糊不清。我們把它拓下來經photoshop處理過之后,請教了法文專家,才了解前面是一個城堡的名字,后面是一個意大利人的名字,而畫中的老人正是一個意大利人。這就可以推測,這幅畫可能是潘玉良當年在那里的餐廳遇到這個老藝人,畫了這樣一幅作品?!?
在整個修復過程中,李福長抱著與“東方女凡高”心靈對話的心態進行工作,也得到了很多寶貴資料,對于研究潘玉良的生平與創作都有很大意義。經過兩個星期的緊張工作,《彈曼陀鈴的老人》修復成功,作品大小由原來的93cm×67cm變成了97cm×71cm,畫面上的傷痕也不見了,油畫又重新煥發出了光彩。據了解,接下來的油畫修復工作將持續到明年5月左右,省博物館還將在籌建中的新館里設立潘玉良畫館。(記者 徐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