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將立法推動古籍保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5-05-27]
成都5月27日電(單鵬)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27日在成都開幕。會議審議了《四川省古籍保護利用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等議案。
會上,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唐文金就條例草案作了說明。他表示,四川是古籍大省,藏量豐富、種類眾多,普查發現有漢文古籍約23萬余部187萬余冊、少數民族古籍約50萬冊,其中246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數量居全國前列。
近年來,四川古籍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還存在制度機制和職責體系不健全、一些珍貴古籍搶救修復不及時、收藏基礎設施薄弱、專業人才匱乏、經費投入不足、藏用矛盾突出等問題?!巴七M古籍保護利用立法,總結凝練四川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有針對性地解決突出問題,為四川古籍事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很有必要,正當其時?!碧莆慕鹫f。
據了解,四川省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古籍立法工作,多次到四川省內外多個古籍收藏單位考察調研;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會同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民族宗教委等部門,制定工作方案、搭建工作專班,赴中國國家版本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座談立法工作;召開部門座談會、專家論證會,聽取有關部門、實務工作者、專家學者的立法建議,對條例草案的體例結構、制度設計、重點內容等進行研究討論。
條例草案不分章節,共三十三條,包含立法依據、基本原則、適用對象、責任主體、保護利用、保障措施和法律責任等內容,明確了古籍立法目的、保護利用原則、古籍的定義和適用范圍、責任主體的職責等,力求有針對性地解決存在的問題。
明晰古籍概念對于古籍保護尤為重要。條例草案起草組在充分征求了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漢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級》《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定級》等國家標準,明晰了古籍概念。同時對古籍概念作了開放性規定,以適應古籍工作的動態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條例草案還提出提升古籍活化利用水平。為實現讓古籍“活起來”的目標,條例草案圍繞提高古籍資源轉化利用水平設置了相關條款,突出現代科技對古籍保護利用的支撐作用;明確古籍收藏單位通過提供古籍閱覽服務、開放古籍數字資源、展覽展示古籍等方式,拓展古籍利用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古籍向公眾開放的水平;強調對漢文古籍、少數民族經典古籍的整理、研究、翻譯、出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調對古籍資源的挖掘,開發文創產品,推進古籍衍生產品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