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山西公布北朝晚期寶應寺石窟調查資料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4-09-19

      太原9月19日電 (記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9日晚公布山西陵川寶應寺石窟調查資料,該石窟以北朝晚期遺存為主,對研究石窟藝術、佛教傳播路線、佛教信仰的地域特征等具有重要意義。

      寶應寺石窟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禮義鎮東溝村北關嶺山南麓,該石窟現存5個洞窟和4處摩崖造像,各時代題記32處,元代石碣1方,共有造像43尊。

      據此次考古項目調查人員王普軍介紹,寶應寺石窟無明確紀年,但從窟龕形制、造像組合、造像特征綜合判斷,以北朝晚期遺存為主,后代多有補塑改妝。

      寶應寺石窟所在區域周邊10公里至30公里內,分布有多處北朝晚期石窟遺存,西南方向有石堂會石窟、大佛山摩崖造像、米東七佛山石窟、高廟山石窟,西北方向有羊頭山石窟、滿公山石窟、釜山石窟等。

      王普軍介紹,北朝時期,該地區為建州(今晉城市)所轄,建州不僅是北魏兩都的重要交通孔道,而且是東魏北齊、西魏北周的邊界,是戰略要地。北朝皇室奉佛,從云岡石窟到龍門石窟皆留經像訓世,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造就了該地區北朝晚期的石窟群,主要為中下層官吏及民眾的信仰塑形。

      “寶應寺石窟雖無明確的開窟造像題記,但從石窟規模判斷應為地方官吏或富貴鄉紳所為。這進一步補充了該地區北朝石窟遺存的資料,對進一步研究石窟藝術、佛教傳播路線、兩都佛教造像相互影響、佛教信仰的地域特征等具有重要意義?!蓖跗哲娬f。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